
[death of a minister] 指大臣死亡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大宗师》
亦作“ 骑箕翼 ”。亦作“ 骑箕 ”。1.《庄子·大宗师》:“ 傅説 得之,以相 武丁 ,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於列星。”傅说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间,相传为 傅说 死后升天而化。后因以指游仙。 前蜀 杜光庭 《山居百韵》:“驭景必能趋日域,骑箕终拟躡星躔。” 宋 杨无咎 《水龙吟·夜来六出飞花》词:“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2).指仙家。《花月痕》第十四回:“我就不做 韩熙载 ,也要做个醇酒妇人的 信陵君 ,那敢高比骑箕星宿,下镜风流哩!”
(3).谓青云直上,高升。 宋 周紫芝 《小重山·方元相生日》词:“一笑且踟蹰,会骑箕尾去,上云衢。” 宋 杨炎正 《满江红·寿稼轩》词:“等瑶池、侍宴夜归时,骑箕翼。”翼亦星宿名。
(4).指去世。《宋史·赵鼎传》:“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上天,气作山河壮本朝。’” 明 张居正 《答翰学陈玉垒》:“然相国久已骑箕,挂剑之义,附之冥漠而已。” 清 赵翼 《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
“骑箕尾”是汉语中一个源自星象崇拜的典故性成语,字面意为“骑乘于箕星与尾星之间”,实际用于代指重臣、贤者的逝世,常含褒扬追思之意。其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天文学溯源
该词出自《庄子·大宗师》中“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此处箕、尾均属二十八星宿。东汉经学家高诱注《淮南子》时指出:“傅说死,其精神乘箕尾”,认为贤相傅说死后魂灵化为星宿,印证了古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参考《汉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文化象征引申
《宋史·赵鼎传》载其临终遗言:“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将个体生命与星辰永恒相联结,赋予成语壮烈崇高的美学意蕴。这种表达方式常见于古代祭文、挽联,如文天祥《正气歌》中“天柱赖以尊,骑箕尾为列星”的咏叹(引自中华书局《全宋诗》校注本)。
现代语义流变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旧时指大臣去世”,属书面雅语。在历史文献及文学创作中,多用于突显逝者功绩,如章炳麟《訄书·别录乙》评价晚明重臣时称“黄道周辈骑箕尾而叩阊阖”,借星象喻气节风骨(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文学史专题研究》)。
“骑箕尾”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天文与神话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丰富且具有文化象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庄子·大宗师》《宋史》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来源、6)。
百分率萆薢波流巢南朝颜创世纪蠢蠢欲动瘁瘁打禅大室大显身手大渊献點呼地碓定风旗丢卦烦手非想天俸积讽说奉邑浮苍改扮冠絻辜负和布黑屋河沙画敕奸门极丑禁沟稷食考辞伶变灵墟眠舆没矢攀想偏节颇牧破甑轻黠荣称沈整世胙帅臣率土宅心霜缟疏率说溜了嘴送汤送水素期苏州弹词通事官土步退押蛙鸣鸱叫亡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