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的意思、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的解释

比喻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亦作“ 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 ”、“ 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 ”。《水浒传》第二四回:“你这个腌臢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説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 明 无名氏 《白兔记·成婚》:“我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清清白白的,你説甚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或写作"肐膊")是一句极具画面感的汉语俗语,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武艺超群、力气极大、身体强健且为人硬气、光明磊落。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夸张的比喻展现人物的非凡能力和刚正品格。

  1. 字面意思与夸张手法:

    • "拳头上站的人":想象一个人的拳头坚硬、稳固到足以让另一个人站在上面而不倒。这极度夸张地形容此人拳头功夫了得、下盘稳固、力量惊人。
    • "胳膊上走的马":想象一个人的胳膊粗壮、有力到足以让一匹马在上面行走。这极度夸张地形容此人臂力无穷、体格健硕、膂力过人。
    • 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超乎常理的、极具冲击力的身体力量的象征。
  2. 引申含义:

    • 武艺高强,本领非凡:这是最直接的含义,指此人在武术、格斗或需要气力的领域拥有顶尖的、令人敬畏的实力。
    • 身体强健,孔武有力:强调此人身体素质极佳,远超常人。
    • 为人硬气,光明磊落:更深一层,这句俗语常用来形容此人性格刚强、正直、不耍阴谋诡计、行事坦荡、有担当。能担得起“拳头上站人,胳膊上走马”的人,往往是顶天立地、值得信赖的好汉。这种力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也象征着道德和人格上的强大与可靠。
    • 江湖气概与豪杰形象:这句俗语带有浓厚的江湖气息和古典侠义色彩,常用来描绘古典小说、评书、戏曲中那些行侠仗义、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形象。
  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评价或称赞那些功夫了得、力气极大、身体健壮且为人正直豪爽的人。
    • 在文学、曲艺(如评书、相声)作品中,用于塑造或描述具有上述特质的正面人物角色。
    • 有时也用于自夸或表达一种自信和豪迈的气概。

权威来源参考:

"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以极其夸张的视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力量超凡、武艺精湛、体格强健的人物。更深层次上,它更推崇和赞誉这种强大力量背后所代表的刚直不阿、光明磊落、顶天立地的豪杰品格与江湖气概。这句俗语是汉语中描绘硬汉形象和豪侠精神的经典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品行端正、光明磊落。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比喻为人清白正直,作风正派,经得起考验,具有坦荡磊落的品格。

出处与演变

  1. 元代戏曲:最早见于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原句为“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的老婆!”。
  2. 明代小说: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潘金莲自称“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进一步强化了成语的刚烈正直之意。
  3. 清代文献: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六回也引用了类似表达,强调“为人清白,作风正派”。

用法与语境

其他说明

该成语通过夸张的比喻(人站拳头、马走胳膊),生动展现了“行事光明、无愧于心”的品格,是汉语中表达正直气节的典型用语。

别人正在浏览...

边竟饼茶并头丛碧玉簪不龚不足介意出蓝带挈当街邓通山鼎鱼幕燕贰宗干岗高音喇叭乖巧广泛寡小君归山豪上皇恐讲匠嘂嘑郊尹凈练鯨騫衿虑禁中语机筵卷折恐猲连明连夜灵帝灵派龙爪槐轮迹沦逸旅貌耄期麪粻糜没墨黑暖煦煦培户千秋之后泣鬼神齐世儒经山厨禅诰世要收获素人宿营地天廕停轸讬援危毙无産者吴舠献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