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牒的意思、编牒的详细解释
编牒的解释
(1).编入名册。《后汉书·儒林传论》:“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
(2).编联成牒。牒,小简编成的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牒者,叶也。短简编牒,如叶在枝; 温舒 截蒲,即其事也。”
词语分解
- 编的解释 编 (編) ā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
- 牒的解释 牒 é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笔画数:; 部首:片;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编牒”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其解释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
编入名册
指将人员或事物登记到官方或正式的册籍中。例如《后汉书·儒林传论》提到经学师承的盛况时,用“编牒不下万人”描述学生数量之多,需通过名册记录。
-
编联成牒
“牒”指古代用竹木简编成的册子,此义项强调将简牒按顺序编联成册的过程。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中以“短简编牒,如叶在枝”作比喻,说明简牒的编排方式。
二、文献例证
- 编入名册的用法可见于史书,如《后汉书》记载儒家学者开门授徒时,学生需“编牒”登记。
- 编联成牒则多见于古代文书制度相关论述,如《文心雕龙》从文字载体角度解释“牒”的形制与功能。
三、词源与结构
- “编”:本义为串联竹简的绳子,引申为编排、登记(参考对“编”的释义)。
- “牒”: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或文书,后泛指簿册(解释“牒”为“文书或簿册”)。
“编牒”既可指登记名册的行为,也可指简牒编联成册的物理过程,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编牒(biān dié)这个词的意思是指通过编写文件或文件中的内容来传达某种信息或者规定。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纟”(纟是絮的旧体,有的地区用彡代替),第二个部首是“刀”(刀是剁的旧体,有的地区用刂代替)。它的拼音是biān dié。
《编牒》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编写文书的方法发展而来。在古时候,人们使用笔刀刻写在竹片或者兽皮上,以记录重要的信息或者规定事项。
繁体字中,《编牒》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写法多采用象形的方式。对于《编牒》这个词,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都是通过刻写或者织编来表达的意思。
有关《编牒》的例句可以是:“他通过编牒告知员工下周有重要会议。”这句话中的编牒表示通过文件传达信息的意思。
除了《编牒》外,也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可以组成,比如编码、代码、牒证等。
近义词可以是编写、撰写等,在某些情境下可以替换使用。
反义词可以是不写、不编等,表示相对的意思。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