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评量。 唐 孙棨 《<北里志>序》:“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非次,良不可及。”
(2).喻铨选人才的官职。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内侍帷扆,入尸衡尺。”《梁书·张缵传》:“﹝ 张纘 ﹞为表曰:‘自出守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论列是非者矣。’”
“衡尺”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评量、衡量
指对事物或人物进行评判、考量。例如唐代孙棨在《北里志序》中提到“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即通过标准来区分等级、评价人物。
喻指铨选人才的官职
古代常用来代指负责选拔官员的职位。如《梁书·张缵传》中记载“入尸衡尺”,即指担任吏部尚书这类掌管人才选拔的官职。
建议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该词,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学术或文学领域。
《衡尺》指的是一种用来称量物品重量或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平衡的工具,常用于商业交易和科学研究。
《衡尺》的部首是【页】(yè),总共有11个笔画。
《衡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衡的意思是平衡,尺的意思是用作称量的工具,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衡尺。
在繁体字中,《衡尺》的写法是【衡尺】,繁体字的构造更为繁复,形状也与简体字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衡尺》的古时写法是【衡尺】,字形上与现代写法相似,但笔画的顺序与现代略有差异。
1. 商人用衡尺来确保交易的公平。
2. 实验室使用衡尺来称量各种化学物质。
衡量、尺度、物尺、衡平、衡量、尺蠖、埤衡、称衡、尺八、衡阳、衡宇、衡门、衡山等。
秤、天平、称、量杯。
偏离、不平衡、不准确。
板檐便于传述慈眼翠生生村务女大茀待兔守株稻收得未尝有彫散轭束渢渢封锁風漪佛光寺狗脚木光风霁月号令如山毫厘丝忽横害洪儒后合华僞混秽较塲交引库结风楬着惊砂金刃尽如所期积勚觉察緑鬓朱颜谩忆没趣扭转干坤尀耐气苦情窍桑主善有善报身体发肤试补石沈大海是是非非鼠豺天阁铜圆脱椠王休宛然在目违拒违天文帐闲隔献疑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