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獠的意思、蛮獠的详细解释
蛮獠的解释
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此国东山阜连接,无大国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类蛮獠矣。”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州连蛮獠,三月草长蛇盛,则当防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絶出智愚。”
词语分解
- 蛮的解释 蛮 (蠻) á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坣 )。蛮不讲理。 愣,强悍:一味蛮干。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獠的解释 獠 á 面貌凶恶:獠面。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 夜间打猎:“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蛮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蛮獠”由“蛮”和“獠”组成:
- 蛮: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引申为“野蛮、粗野”之意。
- 獠:本义为凶猛的野兽,后形容人行为凶悍、无礼。
二者组合后,基本含义为“形容人野蛮凶猛、粗野无礼”,或作为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 起源: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用于描述原始部落的野蛮状态。
- 蔑称演变:古代北方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如壮族、瑶族、黎族、苗族等)的统称,带有贬义。
- 文学引用: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和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均用此词指代西南方少数民族。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贬义用法:常用于形容未开化的群体或个体,例如“蛮獠之地”“蛮獠之俗”。
- 现代适用性:当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实际使用需谨慎,避免对少数民族造成冒犯。
四、相关扩展
- 近义词:獠蛮(词序调换,含义相近)。
- 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的偏见,属于历史语境中的特定表述。
如需更详细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史记》《大唐西域记》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蛮獠:意思及来源
“蛮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指野蛮、粗野的人或部落。这个词语起源于古代,用来形容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或山林中的部落人群。
蛮獠:拆分部首和笔画
在“蛮獠”这个词中,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如下:
- 蛮:部首是虫,共12画;
- 獠:部首是犬,共15画。
蛮獠:繁体及古时候汉字写法
“蛮獠”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蠻獠”。古代汉字的变体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獮獠”。
蛮獠: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蛮獠”这个词语的例句:
- 他来自一个蛮獠的部落,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 这片山区曾经是蛮獠聚居的地方,现在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区。
- 这个部落的人被称为蛮獠,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蛮獠: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以下是一些由“蛮獠”组成的词语、与“蛮獠”近义的词汇以及反义词:
- 组词:蛮獠部落、蛮獠风情、蛮獠生活。
- 近义词:野蛮、粗野、蛮荒。
- 反义词:文明、温雅、礼貌。
以上是关于“蛮獠”这个词语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