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鹤鸣之士的意思、鹤鸣之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鹤鸣之士的解释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王弼 注:“处内而居重阴之下,而履不失中,不徇於外,任其真者,立诚篤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又《繫辞上》:“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后因以“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后汉书·杨赐传》:“斥远佞巧之臣,速徵鹤鸣之士。”《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鹤鸣之士,言士之修身践言,为时所称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鹤鸣之士

一、词义解析

“鹤鸣之士”指品德高洁、声望卓著的贤能之人。其中:

二、典源与演变

  1. 《诗经》溯源

    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鹤鸣》,以“鹤鸣”起兴,倡导任用贤才。汉代郑玄笺注:“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2. 后世沿用
    • 《后汉书·杨震传》称杨震为“关西孔子”,被赞为“鹤鸣之士”,强调其清廉刚直。
    •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进一步阐释:“鹤处幽而鸣远,犹德藏而名显。”

三、文化象征与用法

四、现代应用示例

当代语境中仍用于称颂淡泊名利的专家学者,如:

“先生毕生潜心学术,不慕荣利,堪称当代鹤鸣之士。”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鹤鸣之士”词条释义。
  2. 《诗经译注》(中华书局),《小雅·鹤鸣》篇解析。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十四《杨震列传》。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相关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鹤鸣之士”是一个源自《周易》的成语,指有才德声望却隐居不仕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典故
    出自《周易·中孚》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王弼注解认为,鹤在隐蔽处鸣叫,其子应和,比喻有德者虽处隐逸,仍能感召他人。后《后汉书·杨赐传》进一步引用,强调这类隐士的品德与影响力。

  2. 核心含义

    • 指德才兼备、声望显著但未出仕的隐士。
    • 强调“修身践言”,即个人修养与言行一致,为时人所称道。
  3. 用法与示例

    • 语法:偏正式结构,多作主语或宾语。
    • 示例:东汉杨赐曾谏言汉灵帝“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以此举荐贤才。
  4. 褒义属性
    该词为褒义词,常用于赞誉品德高尚的隐逸贤者。

总结来看,“鹤鸣之士”不仅体现古代对隐逸文化的推崇,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内修德性、外应时势”的理想人格追求。

别人正在浏览...

安素坌并镚子儿边旅标轴鼈令並隨残篇倡扶倡园花车技诚贯从业钝磔枫林焚薙富积高名格磔宫灯古蛊孤惶酣媟回舒回应湖阴金伞军权巨璞快然朗朗脆脆燎爥利钝满不在乎马足劘切南蛮鴃舌男阴内奸平抑七公曲词却老阙陷少子设旄蛇莓蓍簪书圣逃田田皋佻捷僞态五位百法五凿夏宫响泉嚣竞悉率席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