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薙的意思、焚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薙的解释

烧除。《新唐书·地理志五》:“﹝ 舒州 桐城 ﹞自 开元 中徙治 山城 ,地多猛虎、毒虺, 元和 八年,令 韩震 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焚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én tì,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文献出处

  1. 历史记载:
    《新唐书·地理志五》记载,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舒州桐城县令韩震通过“焚薙草木”消除了当地猛虎、毒蛇的威胁。

    “自开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韩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2. 诗词引用:

    • 宋代张俞《陪孙之翰太傅登成都楼》:“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 明代王守仁《西园》:“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应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沪江在线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焚薙(fén ní)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火火草,共有14个笔画。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以形容烧草除草的行为。在繁体字中,焚薙的写法为焚苖。在古时候,焚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例句:农民经常在田地中焚薙来清除杂草。组词中可包括焚烧、除草等。与焚薙近义的词语有焚烧、燃烧,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语。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