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薙的意思、焚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薙的解释

烧除。《新唐书·地理志五》:“﹝ 舒州 桐城 ﹞自 开元 中徙治 山城 ,地多猛虎、毒虺, 元和 八年,令 韩震 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薙”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焚烧与刈除相结合的农作方式,主要应用于古代土地开垦及杂草治理。《周礼·秋官·薙氏》记载“薙氏掌杀草”,郑玄注“薙谓迫地芟之”,可知“薙”特指贴地割草。结合《齐民要术》所述“凡开荒山泽田,皆正月焚薙其草”,该词包含两个递进行为:先以火燎烧地表杂草(焚),再彻底刈除残留根系(薙)。

该耕作法在《王祯农书》中被归入“火耕”体系,具有双重作用:草木灰可增肥力,刈除根茎能防再生。字源学显示,“薙”通“剃”,《说文解字》释其形声结构,从“艸”部表植物,从“雉”声表读音,印证其除草本义。现代农史研究证实,这种焚薙并用的技术持续应用于南方山地农业直至明清时期。

网络扩展解释

“焚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én tì,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文献出处

  1. 历史记载:
    《新唐书·地理志五》记载,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舒州桐城县令韩震通过“焚薙草木”消除了当地猛虎、毒蛇的威胁。

    “自开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韩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2. 诗词引用:

    • 宋代张俞《陪孙之翰太傅登成都楼》:“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 明代王守仁《西园》:“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应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拜见钱标新立异觱栗补摄豺羹成梁乘鸾子承题痴懒出成果春装楚王萍道德天尊德煇帝纶肚腹贰佐废格伏虎降龙共同市场狗裘刮垢磨光珪璋鼓严和浼惊涛酒人举鼎拔山隽资开靥口敞姱服连长连理之木隶楷力克龙竞笼罩络绎鸟散牛山下涕峭诋情旨穹石日道软皂沈藏酸母榫头贪洿臀鳍突怒土偶图穷万寿节委云文深网密校石携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