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clusive;authentic] 真实;确实
确凿的证据
真实;确实。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年经月纬,排日按时,晦明风雨,歷歷无爽,较得之传闻者为确凿可据。”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戒浮文》:“语语确凿,不得一词娇艷,毋庸半字虚浮。” 金河 《重逢》:“抓这样的案例,并且做到实事求是、证据确凿,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十分费力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确凿汉语 快速查询。
“确凿”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事实或证据真实可靠、不容置疑。以下是详细解释:
语义特征
强调事实或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常用于法律、学术等需要严谨性的场景。例如“确凿可据”指依据充分可信。
语境应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中的完整内容。
确凿(què záo)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事实明确,毋庸置疑。它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陈述的内容具有明确证据或可靠的真实性。
确凿的部首是“石”,总共有11个笔画。
确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在繁体字中,确凿的写法为「確鑿」。
古代写确凿的方式稍有不同,它的古文写法为「确穫」,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写法。
1. 他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2. 这份报告中的数据是确凿的,我们可以依靠它做出决策。
确凿证据、确凿无疑、确凿性、确凿不移。
确定、确信、真实。
虚假、不确实、不可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