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集的意思、和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集的解释

同“ 和辑 ”。《晏子春秋·谏上七》:“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张纯一 注:“和则亲睦而不离,集则团聚而不散。”《史记·南越列传》:“遣 陆贾 因立 佗 为 南越王 ,与剖符通使,和集 百越 。”《后汉书·卢芳传》:“乃立 芳 为 代王 ……因使和集 匈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集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现结合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础释义

  1. 和睦聚集(古义)

    指人事层面的和谐共处与团结汇聚。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3卷,第246页(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数学术语:集合的并集(今义)

    在集合论中,"和集"等同于"并集",指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 ( A cup B )。其数学定义为:

    $$ A cup B = { x mid x in Atext{或}x in B } $$

    来源:《数学辞海》第三版,第20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详细解析

  1. 语义演变

    "和"本义为和谐、协调(《说文解字》:"和,相应也"),"集"意为聚集(《广雅》:"集,聚也")。古汉语中"和集"强调人际或群体的和睦共融,如《史记·五帝本纪》载"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体现政治团结的延伸义。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532页。

  2. 数学概念扩展

    现代数学借"和集"翻译英文"union of sets",因其逻辑与"和谐并置"的古典义相通。例如:

    • 若 ( A = {1,2} ), ( B = {2,3} ),则 ( A cup B = {1,2,3} )(元素去重合并)。
    • 运算满足交换律:( A cup B = B cup A )。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第174页。


三、文化应用

古典文献中"和集"多用于颂扬社会安定,如《后汉书·桓帝纪》"群公卿士,和集于朝"。该词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已专业化,日常使用需区分场景以避免歧义。

来源:《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1993年,第1087页。

网络扩展解释

“和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古代文献中的释义(同“和辑”)

“和集”在《晏子春秋》《史记》《后汉书》等古籍中多次出现,指“和睦团结”,强调群体间的融洽与凝聚力。例如:

  1. 《晏子春秋·谏上七》:“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张纯一注:“和则亲睦而不离,集则团聚而不散”。
  2.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汉朝通过“和集百越”实现边疆稳定,体现安抚与团结的策略。

二、现代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和集”可引申为在集体中兼顾个人与整体的和谐状态,例如:

补充说明

“和集”中的“集”本义为“群鸟栖于树”,后衍生出聚合、集合之意(如“集体”“集市”),与“和”结合后更强调和谐状态下的凝聚力。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先秦两汉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亭饱飨老拳北京人冰结避盈唱造驰触锤鑪打入冷宫雕柱度纪访诹凡世逢逢封秘高飞远举宫眷寒蠢慌错慌慌速速黄钟毁幻劫检实简序挟书嘉旨箕伯疾咎径露醵赀开疆拓土旷芜怜贫惜老料理罗伞卖剑棉桃内畅傩神企盼劝相惹惹柔情侠骨纱窗恨射隐受厘水菽体极汀洲完完畏恶呜呃五云毫无针难引线贤懿笑口小清些语戏馆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