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集的意思、和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集的解釋

同“ 和輯 ”。《晏子春秋·谏上七》:“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張純一 注:“和則親睦而不離,集則團聚而不散。”《史記·南越列傳》:“遣 陸賈 因立 佗 為 南越王 ,與剖符通使,和集 百越 。”《後漢書·盧芳傳》:“乃立 芳 為 代王 ……因使和集 匈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集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現結合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和睦聚集(古義)

    指人事層面的和諧共處與團結彙聚。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246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數學術語:集合的并集(今義)

    在集合論中,"和集"等同于"并集",指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記作 ( A cup B )。其數學定義為:

    $$ A cup B = { x mid x in Atext{或}x in B } $$

    來源:《數學辭海》第三版,第201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詳細解析

  1. 語義演變

    "和"本義為和諧、協調(《說文解字》:"和,相應也"),"集"意為聚集(《廣雅》:"集,聚也")。古漢語中"和集"強調人際或群體的和睦共融,如《史記·五帝本紀》載"百姓昭明,合和萬國",體現政治團結的延伸義。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532頁。

  2. 數學概念擴展

    現代數學借"和集"翻譯英文"union of sets",因其邏輯與"和諧并置"的古典義相通。例如:

    • 若 ( A = {1,2} ), ( B = {2,3} ),則 ( A cup B = {1,2,3} )(元素去重合并)。
    • 運算滿足交換律:( A cup B = B cup A )。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第174頁。


三、文化應用

古典文獻中"和集"多用于頌揚社會安定,如《後漢書·桓帝紀》"群公卿士,和集于朝"。該詞在現代學術語境中已專業化,日常使用需區分場景以避免歧義。

來源:《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1993年,第1087頁。

網絡擴展解釋

“和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文獻中的釋義(同“和輯”)

“和集”在《晏子春秋》《史記》《後漢書》等古籍中多次出現,指“和睦團結”,強調群體間的融洽與凝聚力。例如:

  1. 《晏子春秋·谏上七》:“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張純一注:“和則親睦而不離,集則團聚而不散”。
  2. 《史記·南越列傳》記載漢朝通過“和集百越”實現邊疆穩定,體現安撫與團結的策略。

二、現代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和集”可引申為在集體中兼顧個人與整體的和諧狀态,例如:

補充說明

“和集”中的“集”本義為“群鳥栖于樹”,後衍生出聚合、集合之意(如“集體”“集市”),與“和”結合後更強調和諧狀态下的凝聚力。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先秦兩漢文獻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扁形動物表達式筆距躃人伯道無兒策高駕遲緩創基出公忘私村壟歹意貂行董齊分茅裂土诟毀狗瞌睡魚蠱誘話茬兒回儛魂痕霍光奸猾基礎設施咭咭呱呱精記浚洌可敬科雉狂矢拉纖樂調梨面鱗比柳寵花迷龍騰虎踯面坯兒耐實齧膝刨梢秦樓三尺焦桐三咤晱晱沙汀市鋪首道四眺死欲速朽孫龐嗒然同休等戚筒竹布頭羊頭重橐侶未申香蟻先令書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