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经度地带性”(710页)。
干湿度地带性是一个地理学术语,指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植被、土壤等)随经度变化呈现的带状分布规律,主要受水分条件差异影响。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概念描述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环境变化规律,表现为降水逐渐减少、湿度降低,导致植被和土壤类型呈现经度方向的带状更替。例如,中纬度地区从沿海森林过渡到内陆草原、荒漠的现象。
形成原因
主要由海陆位置差异引起: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降水多,向内陆水汽输送减少,导致湿度梯度变化。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大陆地区(如欧亚大陆中部、北美内陆)表现最典型。
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地理意义
属于区域性尺度分异,反映非纬度因素(如海陆分布)对自然带的影响,常与垂直地带性、地势分异等共同解释局部地理现象。
如需更完整的学术定义或案例,可参考地理学教材或专业词典(如、5、6的来源)。
干湿度地带性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干湿程度的分布特点,是气候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干湿度地带性可以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异划分出干区、湿区和半湿半干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干(干字的部首是干字头,总共2笔)、湿(湿字的部首是氵,总共4笔)、度(度字的部首是广,总共3笔)、地(地字的部首是土,总共3笔)、带(带字的部首是巾,总共8笔)、性(性字的部首是心,总共8笔)。
来源:干湿度地带性这个词来源于对气候现象的研究和描述,表达了地区干湿度的特点。
繁体:乾濕度地帶性
古时候汉字写法:干濕度地帶性
例句:
1. 这个地区的干湿度地带性十分明显,夏季非常干燥,而冬季则相对潮湿。
1. 干旱:干燥缺水的状态。
2. 潮湿:含有较多水气的湿润状态。
3. 干燥:缺乏水分,湿度低的状态。
4. 湿度: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
干湿度地带性的近义词是湿润度地带性,它具有同样的意思。
干湿度地带性的反义词是缺湿度地带性,用来形容干旱地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