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荒的意思、耗荒的详细解释
耗荒的解释
同“ 耄荒 ”。空虚。 汉 扬雄 《太玄·棿》:“鬼神耗荒,想之无方,无冬无夏,祭之无度。” 范望 注:“耗,空也。荒,虚也。”
同“ 耄荒 ”。年老。《周礼·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詰四方” 汉 郑玄 注:“《书》曰:王耗荒,度作详刑以詰四方。”今本《书·吕刑》作“耄荒”。
词语分解
- 耗的解释 耗 à 减损,消费:耗损。耗费。耗资。消耗。 拖延:耗时间。 音信,消息:噩耗(人死的消息)。凶耗。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 荒的解释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
专业解析
“耗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方面理解,主要用于形容事物因过度消耗、浪费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荒废、衰败状态。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核心释义:
- 消耗殆尽,导致荒废。 这是“耗荒”最核心的含义。
- “耗”指消耗、损耗、浪费。
- “荒”指荒芜、废弃、无人管理、衰败。
- 合起来,“耗荒”描述的是资源、精力、时间、产业等因持续的、过度的或不加节制的消耗、浪费或疏于管理,最终走向枯竭、废弃、衰败或无法维持的状态。
-
出处与古典用例: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常用来描述国家财政、物力、民力因过度征用或管理不善而枯竭、凋敝的状况。
- 例如,《新唐书·裴度传》中提到:“时骄主荒僻,辅相庸才,纪纲日紊,庾赋耗荒。” 这里的“庾赋耗荒”意指国库的赋税收入因管理混乱和消耗过度而空虚匮乏。 (引自《汉语大词典》对“耗荒”的释义及书证)
- 另一例,《宋史·食货志》也可能有类似描述国家经济因战争或奢靡而耗损凋敝的语境。
-
现代用法与引申:
- 虽然不如古代常用,但在现代汉语中,“耗荒”仍可用来形容:
- 资源耗竭: 如“过度开采导致矿山耗荒”。
- 精力耗尽: 如“长年累月的操劳使他心力耗荒”。
- 产业衰败: 如“管理不善,工厂最终耗荒倒闭”。
- 土地荒废: 如“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农田耗荒”。
- 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的结果:由“耗”(消耗行为)最终导致“荒”(废弃状态)。
-
“耗荒”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因持续消耗、浪费或疏于管理而使事物从可利用、有生机的状态走向枯竭、废弃、衰败的结局。它带有一定的负面评价色彩,常用于描述资源、经济、精力或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导致的恶果。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第1个网页来源 :该权威词典提供了“耗荒”的词条释义及古代文献(如《新唐书》)中的书证,是解释该词最核心的依据。其在线版本可在汉典网等平台查询。
-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商务印书馆):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其对“耗”和“荒”的释义是理解“耗荒”构成的基础。其官方释义具有权威性。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该平台收录了大量古籍电子文本,可用于检索和验证“耗荒”在古代文献(如《新唐书》、《宋史》)中的原始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耗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
空虚
该词在汉代扬雄的《太玄·棿》中被使用:“鬼神耗荒,想之无方,无冬无夏,祭之无度。” 此处“耗”意为“空”,“荒”意为“虚”,合指空虚的状态,可形容事物缺乏实质内容或精神层面的虚无感。
-
通假“耄荒”,指年老
在《周礼·秋官·大司寇》的注释中,郑玄引用了《尚书·吕刑》的表述:“王耗荒,度作详刑以诘四方。” 这里的“耗荒”实为“耄荒”的通假用法,“耄”指年老,“耄荒”即形容年老昏聩的状态。不过需注意,这一用法属于通假现象,并非“耗荒”的本义。
补充说明:
- 词源特点:“耗荒”属于较为冷僻的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训诂学领域。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如鬼神、精神)的空虚,或通过通假表达年龄相关含义。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进一步分析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复豹别包袱底剥肤之痛霸祖鳖咳跸路並視闭影藏怒宿怨参宥长理称体春笋刺啓凗凒弹责吊书子犯上凤叶鈇砧格老子鹳阵果实横梁黄枝还席华显惑然见扼将纔疾间筋马锦轩圈养抗殿略取漉囊民瘼密赞排扺漂凉带刺飘洋疋丢扑答黔突暖席楸子人心向背散怀深谋远略十二处手影戏水汊蒜韲台岳痛骨枉教微恙文君早寡武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