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犯上的意思、犯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犯上的解释

[go against one’s superiors] 冒犯长辈或上级

犯上作乱

详细解释

冒犯或违抗尊长。《论语·学而》:“ 有子 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序》:“州民有暴悖者相率遮道,麾訶不去。公忿其犯上,立毙六七人。”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你自己的干证,説你犯上是真,还有甚么讲!” 鲁迅 《呐喊·社戏》:“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犯上是汉语中的传统行为伦理概念,指冒犯、违逆地位或辈分高于自己的人,特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对尊长、上级或君主的冲撞行为。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核心释义

指以言行触犯、不敬或反抗尊长、上级或权威。

权威来源:

《汉语大词典》定义“犯上”为“冒犯尊长或在上的人”;《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触犯长辈或上级”。此行为在古代社会被视为破坏伦理秩序,如《论语·学而》强调“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将“犯上”与孝道对立。


二、文化语境与历史演变

  1. 封建伦理基础:

    在宗法制度中,“犯上”涵盖对君主、父母、师长的违逆。如《晋书·刑法志》载“犯上者诛”,凸显古代法律对皇权权威的维护。

  2. 词义延伸:

    近现代引申为对权威、规则的挑战,如鲁迅《呐喊》中“犯上作乱”一词批判旧礼教对反抗精神的压制。


三、经典用例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论语·学而》(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
  5. 鲁迅《呐喊·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7. 曹雪芹《红楼梦》(脂砚斋评本,作家出版社,2019)
  8. 李明《传统伦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嬗变》,《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

网络扩展解释

“犯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1. 基本定义

“犯上”指冒犯或违抗长辈、上级,带有对尊卑秩序的挑战意味。该词常与“作乱”连用(如“犯上作乱”),强调对权威的反抗行为。

2. 词源与典籍出处

3. 具体用法

4. 例句参考

“犯上”一词强调对传统等级秩序的挑战,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论语》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壳谤书报告文学捕治长差陈黦叱吒传跸辍食吐哺答覆大合唱大横簜札的知點金作鐵兜舁杜甫草堂二桃三士烽火相连公望姽婳亥时韩蜨好施合干合明江沱见怪监趣贱息家长里短景员金苗籍戎乩坛罽毯军监袀玄克罗米盲废弄虚头偶影偏露翘辫子群议软性顋颊扫庭深閟省吏水患水苏挞市体器踢秃屠烂无父无君祥荚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