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豪民的意思、豪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豪民的解释

(1) [dispot;bully] 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

袁有豪民。——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

遮豪民于道。

拥豪民马前。

褫豪民衣。

详细解释

有财有势的人。《汉书·食货志上》:“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颜师古 注:“言下户贫人,自无田而耕垦豪富家田。”《新唐书·食货志二》:“时豪民侵噬产业不移户,州县不敢徭役,而征税皆出下贫。”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卷十二:“豪民富贾, 楚 馆 秦 楼,多争买之。”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附论西汉不是奴隶社会》:“豪民一面做着大地主,一面兼营工商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豪民”是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含义和特征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地方上无官职但拥有财势,且常不守法度、欺压百姓的人。例如明代高启《书博鸡者事》中提到的“袁有豪民”,即典型的地方恶霸形象。

二、历史背景与社会角色

  1. 经济剥削
    豪民通过占有大量土地剥削贫民,如《汉书·食货志》记载“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即贫农需缴纳收成的50%作为地租。
  2. 逃避赋税
    唐代《新唐书》提到豪民“侵噬产业不移户”,导致赋税负担转嫁给贫民。
  3. 工商业兼营
    郭沫若指出,豪民常同时作为大地主兼营工商业,进一步巩固其经济地位。

三、社会影响

豪民的存在加剧了阶级矛盾,如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描述其与富商争夺资源,反映其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四、文献出处

该词在《汉书》《新唐书》等正史及明清文人笔记中多次出现,说明其作为社会问题的长期性。


豪民是古代基层权力真空下形成的特殊阶层,凭借财富横行乡里,成为封建社会治理的难点。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食货志》或高启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豪民

豪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汉字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豕和立,总共有12个笔画。

豪民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它原本指的是富有豪爽的人民,具有豪放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古代社会,豪民是社会地位较高、拥有一定财富、受人尊敬的人。

在繁体字中,豪民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多样,豪民的古时汉字写法也有一些变体。例如,有些文献中使用“壕”代替“豪”,但其含义和用法都相同。

以下是使用豪民一词的例句:

1. 他是这个村子里的豪民,经常帮助穷人。

2. 豪民们纷纷捐款帮助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

一些与豪民相关的组词有:

1. 豪爽:形容一个人性格开朗、大方。

2. 豪放:形容一个人行为放纵、不拘小节。

3. 豪杰:形容一个人有勇气和才干。

与豪民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1. 豪壮: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强壮、威武。

2. 豪放不羁:形容一个人行为放荡、不受拘束。

3. 豪情壮志:形容一个人具有雄心壮志、豪迈的情感。

与豪民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1. 贫民:指贫穷的人民。

2. 卑民:指地位低下、贫贱的人民。

3. 悍民:指性格凶悍、残暴的人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