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伍;军队。《新唐书·曹华传》:“ 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 明 邵璨 《香囊记·授诏》:“三千队中,我飞骑偏驍勇,戎伍惯直前锋。”《清史稿·礼志九》:“皇祖行围,既裨戎伍,復举政纲。”
“戎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单字分解:
历史用例:
现代汉语中,“戎伍”属书面语,常见于历史、文学领域,口语中多用“军队”“行伍”替代。例如:“他出身戎伍,行事雷厉风行。”
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新唐书》《清史稿》等文献。
戎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戈”和“亻”。
“戈”是一个独体字,用来指代古代的兵器,即长矛或戈兵。
“亻”是一个变体字,表示人类。在汉字中,它通常用于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或概念。
戎伍的构成部首戈和亻都有较多的笔画。
“戈”字的笔画顺序为:横、撇、捺、横。
“亻”字的笔画顺序为:竖、撇。
戎伍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用来指代军伍、战队或行军队伍。
繁体字“戎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据可考证的古代文献记载,戎伍的古代汉字写法为“戎亍”,表示的仍是战队或军队。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戎伍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使用:
1. 士兵们整齐有序地列队行进,组成一支庞大的戎伍。
2. 在严寒的冬天,戎伍中的士兵们依然坚守岗位,保护着国家的边境。
3. 敌军向我方的戎伍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戎伍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组或合成词,例如:
1. 戎伍整齐(形容战队或军队的队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2. 形成戎伍(指军队按照编制结构组织起来)
近义词:军队、军伍、战队
反义词:敌伍、敌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