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晜弟的意思、从母晜弟的详细解释
从母晜弟的解释
见“ 从母昆弟 ”。
词语分解
- 从母的解释 母亲的姐妹。即姨母。《尔雅·释亲》:“母之姊妹为从母。”《仪礼·丧服》:“从母丈夫妇人报。” 郑玄 注:“从母,母之姊妹。”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父则同生,母则从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 晜弟的解释 兄弟;哥哥和弟弟。《尔雅·释亲》:“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械 三嘏 送虏主帐前,以其晜弟皆方委任,遂贷 三嘏 死。”
专业解析
“从母晜弟”是汉语古籍中记载的亲属称谓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传统宗法制度分析。《尔雅·释亲》最早系统记载了这类称谓体系,其中“从母”指代母亲的姊妹(即姨母),“晜”为“昆”的异体字,表兄弟行辈关系,“弟”则明确同辈中的年幼者。
该词具体包含三重释义:
- 宗法层面:指姨母所生的男性子嗣,与“姨表兄弟”同义,体现母系亲属关系。这种称谓常见于注重血缘纽带的宗族文献,如《仪礼·丧服》记载的“从母晜弟”服丧规范。
- 构词解析:采用复合构词法,“从母”限定血缘来源,“晜弟”确定同辈关系。《说文解字》释“晜”为“周人谓兄曰晜”,段玉裁注强调其特指同祖父的兄弟关系。
- 现代转化:随着宗法制度瓦解,该词已退出日常用语体系,仅存于研究古代亲属制度的学术著作,如《中国亲属制度研究》将其列为“旁系亲属称谓演变案例”。
词义演变轨迹显示,西周金文中已有“从母”称谓雏形,至东汉《白虎通义》形成完整称谓系统。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特别辨析过该词与“外兄弟”的细微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从母晜弟”是中国古代对亲属关系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 词义:指母亲的姐妹(即姨母)所生的儿子,即姨表兄弟()。
- 结构解析:词语由“从母”(姨母)和“晜弟”(兄弟)组成。“晜”是“昆”的通假字,意为兄长或同辈男性亲属( )。
2.文献出处
- 古代典籍:该词最早见于《尔雅·释亲》,明确记载“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即姨母的儿子()。另在《仪礼·丧服》中也有提及,用于描述丧服礼仪中的亲属关系()。
3.读音与异写
- 拼音:cóng mǔ kūn dì( )。
- 异写形式:亦作“从母昆弟”,“昆”与“晜”通假,两词含义相同( )。
4.相关亲属称谓对比
- 从父晜弟:指父亲的兄弟(伯父/叔父)之子,即堂兄弟,与“从母晜弟”形成对比()。
- 从母姊妹:姨母之女,即姨表姐妹,与“从母晜弟”性别相对()。
5.现代使用情况
- 语境: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 )。
如需更完整的古代亲属称谓体系,可参考《尔雅·释亲》或《仪礼》等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无一成邦纪包谷背约贬晦拨浪朝更夕改尺布醇悫辍津戳指达·芬奇迭日顶端朵罗二和抚存孤愤鬼判何有乡江米酒浇讹椒醑惊慙警饬浄水珠近体诗寄书雁谲变攫閷苦海无涯窥觏腊醖鸾停鹄峙碌碌公缅想霹雳砧千娇百媚任遇神情自若试律食墨帨巾跾跾肆行无忌松尔石泰尊炭田贪小失大恬嬉停床推班徒卫土蓄宛转蛾眉为恶不悛问礼污七八糟吾自有处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