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冷的地方。《宋书·张畅传》:“太尉以北土寒乡,皮袴褶脱是所须。”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寒乡覩日,未足称奇;採药逢仙,曾何譬喜。” 金 元好问 《送樊顺之》诗:“寒乡况味真‘鷄肋’,清镜功名属 虎头 。”
(2).贫穷荒僻的地方。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僕本寒乡士,出身蒙 汉 恩。”《新唐书·后妃传下·尚宫宋若昭》:“家亦不欲与寒乡凡裔为姻对,听其学。”
“寒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寒冷的地方
指气候严寒、自然环境冷寂的地区。例如《宋书·张畅传》提到“太尉以北土寒乡”,强调北方地域的寒冷特性。这一用法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描绘地理环境,如金代元好问的诗句“寒乡况味真‘鷄肋’”也隐含了气候的艰苦。
贫穷荒僻的地方
引申为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例如南朝梁萧统的文句“寒乡覩日,未足称奇”,通过对比凸显了贫瘠之地的荒凉。现代用法中,该词也可形容资源匮乏、发展滞后的乡村,如“乡下取暖煤炭炉,多加注意有危险”的例句,间接反映了寒乡的生活状态。
综合应用
“寒乡”既可用于客观描述自然环境(如“北土寒乡”),也可借喻社会经济的贫瘠(如“清镜功名属虎头”中的对比)。其双重含义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结合使用,增强画面感与情感表达。
寒乡(hán xiāng)是一个意为“寒冷的乡村”或“寒冷的地方”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为“宀”和“乡”,其中“宀”表示屋顶或房屋,而“乡”表示村庄。寒乡的总笔画数为10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时候,农村地区通常比城市更加寒冷,因为缺乏现代化的供暖设施。因此,寒乡一词用来描述那些在寒冷季节特别寒冷的乡村地区。
在繁体字中,寒乡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它的拆分部首和总笔画数也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寒乡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信息有限,我们无法确定确切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寒乡的例句:
1. 冬天来临后,这个偏远的寒乡变得更加寂寞和冷清。
2. 小华在一个寒乡长大,对冬天的严寒早已习以为常。
除了上述例句之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组词来加深对寒乡的理解。例如:
1. 寒乡人家:指居住在寒冷的乡村地区的人们。
2. 寒乡景色:指寒冷季节中乡村地区的风景。
在意义上,寒乡的近义词可以是“冷乡”、“寒冷乡村”或者“北方乡村”。而寒乡的反义词可能是“温暖城市”、“炎热地区”或者“南方乡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