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鸋鴂的意思、鸋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鸋鴂的解释

鸟名。《诗·豳风·鸱鸮》“鴟鴞” 毛 传:“鴟鴞,鸋鴂也。” 陆玑 疏:“鴟鴞似黄雀而小…… 幽州 人谓之鸋鴂,或曰巧妇,或曰女匠; 关 东谓之工雀,或谓之过羸; 关 西谓之桑飞,或谓之袜雀,或曰巧女。”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渐》:“鸋鴂鴟鴞,治成御灾, 周公 勤劳,绥德安家。”旧注:“鸋鴂,鸟名。一名飞桑,又名巧妇。”《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於苇苕。” 李善 注引《广雅》:“鸋鴂,工雀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鸋鴂”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和文字结构分析:

  1. 字形与读音

    • 鸋:拼音为níng,由“寧”(简化为“宁”)和“鳥”组成,可能与鸟类的特性相关。
    • 鴂:拼音为jué,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伯劳鸟”,即一种小型猛禽,古代常出现在诗词中,如“鹈鴂”指杜鹃。
  2. 词义解析

    • 根据《汉语大字典》,“鴂”通“鴃”,指伯劳鸟。因此“鸋鴂”可能是古代对某种鸟类的别称,或特指与伯劳习性相近的鸟类。
    • 部分文献中,“鸋鴂”可能与“鸋鶀”(níng qí)混淆,后者指鹪鹩,但二者字形不同,需注意区分。
  3. 文学与典籍关联

    • 该词多见于古文,如《楚辞》中“恐鹈鴂之先鸣”的“鹈鴂”即杜鹃,但“鸋鴂”未明确见于经典文献,可能为地域性称呼或生僻用法。

建议: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代。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可查阅《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工具书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鸋鴂

鸋鴂(pínɡ zhōu),是一个古代中国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鸟(鳥)和青,拥有23个笔画。这个字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鸟类的名称。

鸋鴂的来源有一定争议。有人认为它指的是一种水鸟,像鸻(hénɡ)。也有人认为它是鹧鸪(zhè ɡū)的另一种称呼。

鸋鴂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鷄鶧。虽然这个字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少使用,但在古代的文献中还能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记载。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写法中,鸋鴂的字形可能与现代写法稍有差异,但整体上基本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个例句:“听到了鸋鴂的歌声,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组词:鴂鳥(鸟)、鴂啼(鸣叫)、鴂聲(鸟鸣声)

近义词:鴂鶊(类似的鸟类)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