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车上凭轼致敬。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蘧伯玉 使至 楚 ,逢 公子晳 濮水 之上, 子晳 捽草而待曰:‘敢闻上客将何之?’ 蘧伯玉 为之軾车。”
“轼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轼车”指在车上通过扶轼(车厢前的横木)表达敬意的行为。这一动作源于古代礼仪,常用于表示对他人或场合的尊重。
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善说》的记载: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晳濮水之上,子晳捽草而待曰:“敢闻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
意为蘧伯玉在车上扶轼向公子晳致礼。
“轼”的延伸含义
多用于描述古代士大夫或使节在行车途中,遇到需表敬意的对象时,通过扶轼动作完成礼仪,体现庄重与礼制规范。
以上解释综合了《说苑》的典故及“轼”字的字义演变,反映了古代礼仪文化的细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说文解字》《礼记》等典籍。
轼车,指古代用来牵引车辆的一种器具。它由两根竖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梁组成,梁的两端用绳索固定在车辆上,起到连接车辆和牲畜的作用。
轼车的部首是车部,笔画数为13画。
轼车一词最早源自《周礼·地官司徒》。《周礼》是中国古代周朝的法律制度,在其中的地官司徒一职中引用了轼车这个词汇。
轼车的繁体字为軾車。
古代汉字写作轂車。
1. 古代君王常乘坐龙骨轼车出行。
2. 这辆轼车的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轼车可以与其他词汇组成如下词语:
1. 轼车夫
2. 千里轼车
3. 轼车行
近义词:轭车、辕车
反义词:马车、车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