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糖弹的意思、糖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糖弹的解释

[sugarcoated bullet] 即糖衣炮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糖弹(táng dàn)是汉语词汇中“糖衣炮弹”的简称,属于具有特定比喻义的政治术语与社会用语。以下从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基本释义

指表面裹着糖衣、实际具有攻击性的炮弹,比喻伪装成善意或享乐形式,实则腐蚀人的思想、意志或道德观的手段。常见于政治、经济或社交场景中,特指通过物质诱惑、精神麻痹等方式使人丧失原则、腐化堕落的行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76页。


二、词义结构分析

  1. 语素分解

    • 糖:象征甜蜜、诱惑性表象。
    • 弹(炮弹):象征破坏性本质。

      二者结合形成“表面美好、内藏危害”的隐喻结构。

      来源:汉典网《糖弹》词条释义(www.zdic.net/hans/糖弹)。

  2. 比喻延伸

    专指敌对势力或腐败环境中,通过金钱、美色、虚荣享受等手段实施的腐蚀行为,旨在瓦解个人或集体的理想信念。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9卷第108页。


三、历史渊源与典型出处

该词源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的讲话: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此处强调革命胜利后需警惕资产阶级的腐蚀手段,成为政治语境中的标志性表述。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79页。


四、用法与语境


五、例句参考

在改革开放初期,部分干部未能经受住“糖弹”考验,陷入贪污腐败的泥潭。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警惕新形势下的糖弹攻击》(1993年6月12日第3版)。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糖弹”一词深刻融合了语言形象性与社会警示功能,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背景与语境方能完整把握。

网络扩展解释

“糖弹”是“糖衣炮弹”的简称,指外表裹着糖衣的炮弹,比喻以诱惑性手段进行腐蚀、拉拢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
    该词最早用于政治语境,比喻看似美好实则危险的诱惑,常见于警示腐败或思想堕落的场景。例如毛泽东曾提到“有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强调糖弹对意志薄弱者的危害性。

  2. 延伸用法

    • 社会领域:指金钱、美色等物质或精神诱惑,如提到“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看似甜蜜而包藏祸心”。
    • 心理战术:在台海心战等特殊历史背景下,糖弹被用作心理诱敌策略。
  3. 语言特点
    该词具有鲜明的比喻色彩,常见于警示性表述。例如“糖弹专打私心人”()、“找靠山花点‘糖弹’‘肉弹’”(),均通过对比强化其欺骗性与危害性。

  4. 外语对应
    法语中译为“balle enrobée de sucre”(裹糖的子弹),体现跨文化对相似概念的认知()。

糖弹通过“甜蜜外表+危险本质”的隐喻,广泛用于描述腐蚀性诱惑,需警惕其背后的负面意图。

别人正在浏览...

抱一暴诈便巧闭壁並膀博覈不露锋芒鉏翦刺鼻达官代奏谠正非犯风龙阵斧凿汩汩襘袺国器还耻豪犷欢故毁顿活托建功立事箭张交恶计不旋踵解纷解鞅京堂句无看破红尘磕磕撞撞雷呴料峭偻身铭怀摹揣木榇木蜜炮子千言万说樵叟岂敢染疾热泪盈眶山萧芟夷舌尖口快失俦诗图摔打硕辅朔禽田舍人网车文宗学府相藉险徼显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