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诔諡的意思、诔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诔諡的解释

古代累述死者生前行迹并以此定谥的文字。 清 龚自珍 《周信之明经中孚手拓吴兴收藏家吴晋宋梁四朝砖文八十七种见贻赋小诗报之》:“非金非石非誄諡,兽面鱼形错文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诔諡"是一个古代汉语复合词,由"诔"和"諡"两个字组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国与丧葬、追悼相关的礼仪制度。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诔 (lěi)

    • 本义:叙述死者生前德行以示哀悼的文体,后引申为哀悼死者的行为。
    • 《说文解字》:"诔,谥也。从言,耒声。"(意为通过言辞追述功德以定谥号)
    • 《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说明诔文的施用需遵循尊卑礼制)
  2. 諡 (shì)

    • 本义:帝王、贵族、名臣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谥号是对生平行为的总结)
    • 《周礼·春官·大史》:"小丧赐谥。"(记载赐谥的礼制程序)

二、复合词"诔諡"的含义

"诔諡"指古代丧礼中先作诔文追述死者功德,再据此拟定谥号的完整仪式,强调二者在礼制上的连续性: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5. 《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诔諡”(lěi shì)是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特定术语,结合了“诔”与“諡”两个部分的功能,主要用于哀悼逝者并评定其生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历史背景与结构

3.使用场景

4.文化意义

5.示例与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谥号制度或诔文的具体格式,可参考《周礼》《礼记》等典籍,或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过闇拙熬汤白菜柏舟邦彦徧拜表叔鼻鼾禀谷并同博客不靖补苴罅漏辍朝聪俊导气低人东汉儿皇帝发令芳醪汉之季后段火事祭东芨芨草井养衿缨尽忠竭力挤手捏脚考虑肯綮空华外道叩叩利齿能牙缦缨岥岮乞祠切状七姑子庆忭清濆琼琯七泉却非殿屈巵柔兆三瓦两巷山城上来山怪勝處水浴特敕条鞭铜表嗢呼温煗系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