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傥或的意思、傥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傥或的解释

(1).或许;恐怕。《后汉书·李固传》:“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2).假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儻或掳了 鶯鶯 ,怎的备?” 元 李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 陈 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儻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儻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傥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语色彩的连词,主要表示假设关系或推测语气,常见于文言文及仿古语境中。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傥”通“倘”,意为“假如、或许”,“或”表可能性,二者连用构成复合虚词,表示“倘若”“假如”“或者”等意。其具体语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 假设关系

    在条件复句中引出假设前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果”“假如”。如《左传·成公二年》中“傥或可汗见许”,即假设可汗同意的情况。《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该用法多用于上古至中古文献,强调假设实现的偶然性。

  2. 推测语气

    表达不确定的推测,含“或许”“可能”之意。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例举《汉书·司马迁传》“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此处“傥”即表存疑性推测。现代仿古文体中仍保留此用法,如“傥或得遇机缘”。

  3. 词源演变

    据《说文解字注》考释,“傥”本作“儻”,从人党声,原指“倜傥”之洒脱义,后假借为假设连词。清代段玉裁特别注明“儻或”连用始于汉代,属同义复用现象,通过重复强调假设语气,符合古汉语虚词强化表达的特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学术论著、历史文献及仿古创作中。语言学家吕叔湘在《文言虚字》中强调,“傥或”作为双音节虚词,比单用“傥”更具韵律感,常见于骈文及律诗对仗句式。

网络扩展解释

“傥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或许;恐怕
    表示推测或不确定的语气,常用于古籍或书面语中。例如《后汉书·李固传》中:“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傥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2. 假若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倘若”。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乱军贼党,傥或掳了莺莺,怎的备?”


二、词义解析


三、古籍与用法


四、近义词对比

词汇 含义侧重 语境
傥或 推测/假设 书面、古籍
或许 一般可能性 通用
倘若 强调假设条件 书面

总结来说,“傥或”是一个兼具推测与假设义的文言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如需进一步例证,可参考《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千般败折汴宫秉德钵盂不耻最后床栏传爵袭紫穿着讲究刺身逮系带月披星叨践蹈腾底气厎绥凡夫繁盛高飞远举关揵寒潮花马掉嘴黄华唤则坚忍交斗骄姿近俗卷牍老把势礼请蜜供名字逆定凝态牛刀弄麞偶力殴杀偏头痛牝牡骊黄窃贼轻车简从惸孤群体凝聚力热忱热锅炒菜省觐谁家子烁亮缩板天地经纬殄绝铜璧屯咽涂塈先朝翔回显迹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