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劳来的意思、劳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劳来的解释

亦作“ 劳徠 ”。1.以恩德招之使来。《诗·小雅·鸿雁序》:“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汉书·平当传》:“使行流民 幽州 ,举奏刺史二千石劳徠有意者。” 颜师古 注:“劳者,恤其勤劳也。徠者,以恩招徠也。”《宋书·符瑞志中》:“泽马者,王者劳来百姓则至。”

(2).慰问、劝勉前来的人。《楚辞·卜居》:“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朱熹 集注:“劳者,来者劳之也。”《汉书·游侠传·原涉》:“既共饮食, 涉 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倈毕葬。” 颜师古 注:“劳徠谓慰勉宾客也。”《资治通鉴·汉成帝建始元年》:“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劳来"(láo lái)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和历史语用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慰勉安抚

    指通过慰劳、劝勉的方式使人心安定或归附。

    :《汉书·平帝纪》"遣使者循行风俗,劳来鳏寡"(派遣使者巡视民情,慰勉鳏寡孤独者)。

  2. 招引归顺

    引申为以恩惠感召他人归附,含主动招揽之意。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慰劳他们,招引他们,纠正他们)。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古今用法对比

时期 典型用法 现代适用性
先秦两汉 政治安抚(如招抚流民、劝课农桑) 仅存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论述
近现代书面语 保留于成语"劳来安集" 台湾地区仍偶用,大陆极少使用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释"劳来"为"慰勉;招引"(第8卷,第107页)。

    注: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可查阅纸质版或高校数据库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引《孟子》例证,强调"劝勉归顺"义(第890页)。

  3.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析"来"通"徕",释复合词为"以慰劳促归附"(第412页)。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历史词,日常交流中已被"慰劳""安抚""招揽"等替代,仅建议在文史研究、古籍翻译或特定成语中使用。


(因权威词典无公开在线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文献为准;如需电子资源,可访问"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检索相关词条引证。)

网络扩展解释

“劳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以恩德招揽
    指通过恩惠或安抚手段吸引他人归附。例如《诗经·小雅·鸿雁序》中提到“劳来还定,安集之”,即通过慰劳使流民安定。

  2. 慰问劝勉
    指对前来的人进行安抚和鼓励。如《楚辞·卜居》中“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意为在迎来送往中不断劝勉他人。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历史典籍

    • 《汉书·宣帝纪》:“今胶东相成,劳来不怠。” 颜师古注:“劳来者,言慰勉而招延之也。”
    • 《宋书·符瑞志》:“泽马者,王者劳来百姓则至。” 强调通过关怀百姓获得祥瑞。
  2. 读音差异

    • 多数文献注音为lào lái(如《汉书》颜师古注),但部分现代辞书标注为láo lái。

三、其他写法与关联词


“劳来”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兼具“招揽”和“慰勉”双重含义,读音和写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或文学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览...

饱德悲憯本事人彼我避孕捕诛昌年常十万搊弹穿耳纯经验大餐间打扣硐长杜诗韩集光芒万丈酣奭横织很人缓带之思慧鉴讲古论今脚腕子精钢巾环袴筒良友藜芘陋庐罗禁卖犯靡侈民财明干判据偏纪僄勇迁冢碻磝清关倾吐漆身吞炭去除戎路三千觞滥圣世神区鬼奥士多诗境天宜提纯铜雀瓦侻失土模脱脂遐藩祥变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