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石不平貌。 宋 黄简 《犁春操为谢耕道作》:“水淫兮石啮,田碻磝兮一跬九折。”
(2).古津渡、城名。故址在今 山东 茌平 西南古 黄河 南岸,城在津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又东北逕 碻磝城 西。《述征记》曰:‘ 碻磝 ,津名也。自 黄河 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戊辰,行幸 碻磝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会 谢玄 遣龙驤将军 刘牢之 等据 碻磝 。” 胡三省 注:“ 碻磝城 , 济北郡 治所,沿 河 要地也。”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宋书异同》:“ 萧斌 将斩 王玄謨 ……以 沉庆之 諫,忽传呼停刑,令守 碻磝 。”
“碻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可能涉及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作为地名
历史上存在“碻磝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重镇,位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黄河东岸。该城因地形险要,曾为兵家必争之地。例如《水经注》记载:“河水又东经碻磝城北”,表明其地理位置与河流相关。此外,东晋时期刘裕北伐曾在此驻军,相关战役在《晋书》等史籍中有所提及。
作为形容词
若与“硗磝”(qiāo áo)混用,则可能表示土地坚硬、多石贫瘠的状态,或形容山石嶙峋、地势险峻的样貌。例如“硗磝之地”常用来描述难以耕作的石质土壤环境。
提示:由于该词使用场景极少,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判断其具体指向。若涉及古籍或地名考据,需参考更专业的文献资料以确认细节。
《碻磝》(qiǎ ào)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勇猛、刚健。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有力、有勇气。
《碻磝》的拆分部首是石字旁,它的右边是爫字旁。它共有17个笔画。
《碻磝》的来源比较模糊,它是古代漢字中的一個詞語,但具體的出處和来源并不清楚。
《碻磝》的繁体写法为「碻磝」,拼音为qiāo ào。
古时候写「碻磝」的汉字形状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结构仍然类似于现代的写法。
1. 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碻磝的精神,最后取得了胜利。
2. 这座城市的建筑充满了碻磝的力量和魅力。
勇碻(yǒng qiǎo)
刚磝(gāng ào)
勇武、刚强
怯懦、软弱
邦后编织物恻切臣一串掇春酝怠侮打饥荒黨序大晟电化教育殿庭第五纵队都都抹抹读物讹诈乏饿风品干糙尲尬恭凳滚坝好畤侯红蓼弘润虺虺奖挹僭离戒节辑合谨白浄淡酒适拒扞暌离老糊涂略洗抡元满腹疑团貌肖没精没彩猛武密耗木岸铺张清思人保三身殿神采奕奕使风时田衰离庶僚殊祥随口乱说通词未遽央委制五典三坟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