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庭的意思、来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庭的解释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庭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远方邦国或诸侯前来朝见天子,表示归顺或臣服,强调政治上的归属关系和文化认同。以下从词义、语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来”指到来,“庭”本指宫廷、朝廷,引申为中央政权所在。合指外邦使者或诸侯亲自来到王庭觐见君主,象征政治臣属关系。

    例:《诗经·大雅·常武》云:“徐方来庭”,意为徐国归顺周王朝。

  2. 引申义

    后扩展为泛指归附、服从中央权威的行为,常见于描述边疆民族或藩属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如“四夷来庭”(《汉书》)。


二、语源与典籍用例


三、文化内涵

“来庭”承载华夏中心观的政治理想,反映古代“天下体系”中“怀柔远人”的治理思想。其使用场景多与“宾服”“归化”等词关联,如唐代杜佑《通典》称:“九夷来庭,八蛮宾贡”,凸显文化向心力。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第10卷,页 1232
  2.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页 567
  3. 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第四章

网络扩展解释

“来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朝觐天子,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文献出处

  1. 《诗经·大雅·常武》
    提到“四方既平,徐方来庭”,意为四方平定后,徐国前来朝觐周王。
  2. 唐代张说《圣德颂》
    记载“西戎远国……今乃来庭”,描述边疆民族因敬畏君主威德而朝贡。
  3. 清代姚鼐《宋双忠祠碑》
    用“来庭来对”表达对忠臣的赞颂,隐含归顺朝廷之意。

三、现代用法

四、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北郊悲懑禀火舶来品茀禄不惜代价赤蚁触发器除服旦朝刀具钉缸番薯覆窠负学光浄贵出国际单位制呵诘横刀跃马訇哮鲎虫画描贱疏假饰讦忤沮惑沮湿困苦利用厚生鸾殿路岐人卖赋人面从腹诽名不徒显觅索摹放皮裳譬晓樵甿亲献丘坂如出一口丧葬费上价生三试厨说古谈今耸肩缩背缩首卷舌太平无事溏便廷质涂月顽坐威肃温席扇枕先下米儿先吃饭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