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l]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1).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 萨都剌 《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红楼梦》第三三回:“ 宝玉 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蛇》:“五百餘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类精神与生命本源的哲学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魂魄是人体内精神与生理活动的本源,由"魂"和"魄"共同构成。魂主精神意识,魄主生理本能,二者结合形成完整的生命活动。传统认为魂魄不可离体,离体则生命终止。
三魂(精神层面)
七魄(生理层面)
包括天冲(感知)、灵慧(思维)、气(呼吸)、力(运动)、中枢(协调)、精(生殖)、英(代谢),对应人体七大能量中枢(脉轮)。
魂为阳,主升发;魄为阴,主沉降。但细分时:
魂魄观体现"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的精神与自然相通。道教将七魄视为需修炼净化的能量场,儒家则强调魂魄健全对人格完善的重要性。该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医理论,如《黄帝内经》提及魂魄失衡会导致梦境异常。
注:相关古籍记载可参考《抱朴子·地真》《灵枢·淫邪发梦》等文献。
魂魄是指人或动物死后,灵魂与肉体分离后所形成的精神实体。它是人的灵魂的一部分,具有独立的存在形态。魂魄在许多宗教和神话中被认为是能够继续存在的生命能量。
魂全字包含了两个部首,分别是鬼(鬼是魂的偏旁部首)和巛(巛是魂的另一个偏旁部首)。而整个字共有十个笔画。
魂魄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的文献中,诸如《易经》和《尚书》。它在古汉语中的繁体写法为「魂魄」。
在古代,魂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艮」,表示静止;下半部分为「昆」,表示鸟类。而魄的写法也略有变化,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白」,表示纯洁;下半部分为「粒」,表示谷物。这些写法在演变中逐渐统一,并形成了现代的「魂魄」字样。
1. 他的魂魄在世界的另一端发现了安宁和永远。
2. 据说这座房子被一位失去魂魄的幽灵所附身。
魂魄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各种词汇或成语,例如:
- 魂灵(指灵魂)
- 人魂(指人的灵魂)
- 魂归(指灵魂归宿)
- 神魂颠倒(形容极度痴迷)
与魂魄意思相近的词有「灵魂」和「精神」。灵魂与魂魄均指人或动物的非物质存在形态,而精神则更强调心灵的活动和思想的能力。
魂魄的反义词可能是「肉体」,即指人或动物的物质身体。
哀惜扒进帮凶抱愁豹裘边算藨蓘标流波文布裂抽援慈惠赐巧葱黄当岁洞庭湖平原断路发昏烦急犯谏发煦服闇钩铓恒蔽宏浚画虎不成反类狗环向户长呼庚呼癸鲛人泣珠贾值劲风矜能咎恶匡辅来廷老夫子列坐凌霄殿懔然莅事者炉峤麽麽孟姜门阶麪茶暖玉鞍爬耳搔腮丕烈轻信七絃琴然犀冗余手翰宿陈俗襟唐古忒天涯地角王觐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