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愎的意思、狠愎的详细解释
狠愎的解释
凶狠固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傅玄 刚隘而詈臺, 孙楚 狠愎而讼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曲壮闵本末》:“然观其狠愎自用,轻视其上,纵使得志终亦难御。” 清 陈确 《答吴仲木书》之一:“弟亦少有人心者,决不狠愎至此,万勿以逆耳为嫌也。”
词语分解
- 狠的解释 狠 ě 凶恶,残忍:心狠。狠戾。狠毒。狠心。凶狠。 勉强地抑制住难过的心情:狠着心把泪止住。 严厉地:狠批他一顿。 全力以赴:狠劲。狠抓学习。 同“很”。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 愎的解释 愎 ì 固执任性:愎谏。刚愎自用。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狠愎"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书面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它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征,具体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为人凶狠而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意思:
- 狠:指心肠狠毒、残忍,手段凶狠、强硬,缺乏仁慈或宽容。
- 愎:指固执任性、执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劝告,一意孤行。
二、字源与构成
- 狠:本义指犬争斗声,引申为凶狠、残忍、坚决。
- 愎:本义指固执、任性、倔强。
- 两字组合,“狠愎”强调了一种结合了内在的狠毒(或外在的强硬)与外在的固执、不听劝谏的性格缺陷或行为方式。这种性格往往导致行事专断、不顾后果。
三、用法与语境
- 典型用法:常用于描述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暴君、权臣、将领或性格极端的人物。例如:
- “此人性格狠愎,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
- “因其狠愎自用,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 近义词: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专横跋扈、暴戾恣睢(侧重残暴)。
- 反义词: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 语境特点: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评价中,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形容对象通常具有相当的权力或影响力,其行为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四、古籍与权威辞书参考
该词在古籍中时有出现,尤其在史书或人物评述中。权威汉语辞书均收录此词并作解释:
- 《汉语大词典》:对“狠愎”的解释明确指向“凶狠固执”。(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直接收录“狠愎”词条,但对“狠”和“愎”的释义(“狠”有“凶狠;残忍;坚决”义,“愎”为“固执”义)清晰支撑了“狠愎”的合成义。(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辞海》(第七版):同样未单列“狠愎”,但其对“愎”的解释(“任性,固执”)和对相关词如“刚愎”的解释,印证了“狠愎”的含义。(参考来源:夏征农,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籍用例:在《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常用以评价某些帝王的性格缺陷,如描述某些君主“狠愎寡恩”。(参考来源: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点校本)
总结来说,“狠愎”形容的是一个人性情凶狠(或手段强硬)且极其固执己见、拒绝纳谏的性格特质或行为方式,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评价色彩的书面语词汇,多用于描述位高权重者的性格缺陷。
网络扩展解释
“狠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词义:形容人性格凶狠且固执,既包含暴戾、冷酷的特质,又带有顽固、不听劝告的倾向。
- 构成:
- “狠”:侧重凶狠、暴戾,指行事或态度残忍。
- “愎”(bì):本义为固执、执拗,强调不听从他人意见()。
成语扩展:狠愎自用
- 含义:指人独断专行且手段狠辣,常因主观臆断而忽视他人建议。例如《明史·陆璨传》中形容人物“凶狠顽固,独断专行”。
- 近义词:刚愎自用(区别在于“刚”强调强硬,“狠”更突出凶残)。
历史文献用例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提到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狠愎而讼府”,体现其性格缺陷。
-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评价曲端“狠愎自用,轻视其上”,暗示其难以驾驭。
- 清代陈确在书信中以“狠愎”自省,表示不会固执到极端。
使用场景
- 人物评价:多用于批评性格缺陷,如历史人物分析或文学作品中塑造反面形象。
- 现代语境:可形容职场或生活中独断专行、手段强硬者,但需注意语境正式性。
“狠愎”融合了“凶狠”与“固执”的双重贬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成语形式“狠愎自用”更强调独断专行的危害性,常用于警示或批判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板刀面邦比补差参场长男车水马龙串道出坞大彻大悟到任规等身金低回不已恶仗烦恼身诰誓官监壶房嘉号浃和骄大亟缚屣精耀娟丽卷梁俊鸟两楹料道丽口令人莫测流氓龙麝面拥树旁嚣偏隘漂淫墙头诗千里迁思回虑齐东语切踦器物劝耗桡色人验沙地闪电胜利品盛情士官颂德碑素冯几速决战停床通瘀退班微鲜雺雺削皮新出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