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狼跋的意思、狼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狼跋的解释

(1).《诗·豳风》篇名。《诗·豳风·狼跋序》:“《狼跋》,美 周公 也。 周公 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 周 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孔丛子·记义》:“於《东山》见 周公 之先公而后私也,於《狼跋》见 周公 之远志所以为圣也。”

(2).喻艰难窘迫。《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毛 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 公6*安 也,北畏 曹公 之彊,东惮 孙权 之逼,近则惧 孙夫人 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唐 李德裕 《汉昭帝论》:“ 成王 闻 管 蔡 流言,观 召公 不悦,遂使 周公 狼跋而东,《鴟鴞》之诗作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狼跋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狼跋”出自《诗经·豳风》,是一首以狼为喻体的诗歌,其词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词本义

  1. “跋”与“疐”

    • 跋:指践踏、踩踏(如狼前行时踩到颈下垂肉)。
    • 疐(zhì):同“踬”,意为绊倒、跌倒(如狼后退时被尾巴绊倒)。
    • 胡:指狼颈部的垂肉,因狼年老后颈部皮肤松弛下垂而得名。
  2.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描述老狼进退两难的窘态:前行踩到垂肉,后退绊住尾巴,暗喻处境艰难。后衍生为成语“跋前疐后”,比喻进退维谷。


二、诗歌寓意

  1. 表层形象
    通过狼的笨拙动作,反衬诗中“公孙”(贵族)的从容仪态(如“赤舄几几”指穿着华贵红鞋)。

  2. 深层隐喻
    学者多认为此诗赞美周公摄政时虽遭流言诋毁(如“四国流言”),仍能保持德行无瑕,以狼的窘迫对比周公的稳重。


三、延伸用法


四、争议与补充

部分注释认为“德音不瑕”一句有反讽意味(如余冠英译本),但主流观点仍以赞颂为主。可结合《毛诗序》与朱熹《诗集传》对比理解。

如需深入探讨历史背景或诗歌结构,可参考《毛诗注疏》或朱熹《诗集传》等经典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狼跋的意思

《狼跋》是一种古籍中常见的词语,它指的是狼行走时留下的脚印痕迹。狼跋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事情发展的轨迹或痕迹。

拆分部首和笔画

狼跋的拆分部首是犬字旁,它的右边是贝字旁。狼跋总共有10画。

来源

狼跋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外物》一文中。文中描述:“燕、赵之地,莫见其狼跋;海、河之浸,莫不游骇。”这说明狼跋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狼行走的痕迹。

繁体

狼跋的繁体字为狼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狼跋的写法有所不同。经过研究,发现古代的狼跋字是由犬字旁和参字旁组成,它的旧字形为“狼啦”。

例句

1. 在沙漠上我看到了几道狼跋,大概是灰狼出没的痕迹。

2. 这个案件的调查人员通过研究犯罪现场的狼跋来还原了凶手的行动轨迹。

组词

1. 狼行:指狼在行走或奔跑。

2. 跋涉:形容艰难跋涉。

3. 跋扈:形容傲慢跋扈。

近义词

狼踪、狼迹。

反义词

狼隐、狼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