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掌管官库者。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把官库视同己物,更狠如 盗跖 之徒。官攒、库子均摊着要,弓手、门军那一箇无。”《水浒传》第二七回:“把贜物并行凶刀杖封了,发与库子,收领上库。”
(2). 明 代官府科派的经常性差役(常役)名目之一。属均徭类。亦指服此役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趁办官钱》:“ 浙省 广济库,岁差 杭 城諲实户若干名,充役库子。”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赋役》:“吾 松 之重役有五:一曰库子……库子有各库不同,而惟县堂为最。盖一县杂费,与迎送上官,种种不经,俱责成於库子。”参阅 周伯棣 《中国财政史》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3).僧职名。又称库司行者。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行者。《百丈清规·东序知事》:“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
“库子”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负责管理官方仓库的人员,常见于元代及明代文献。例如:
属“均徭类”常役,由民间被征派者承担。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浙省广济库曾差遣杭城民户充任此职。
又称“库司行者”,专司寺院内的会计事务,负责管理物资与财务。
现代个别资料(如)将“库子”引申为“储藏知识或资源的地方”,但此用法未被权威历史文献广泛采纳,可能为现代衍生义。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古籍及权威词典,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辍耕录》《水浒传》等原始文献。
《库子》是一个汉字词语,读作kù zǐ。它的意思是存放东西的地方,常指藏书、藏品等物品的仓库或库房。
根据字形结构,可以将《库子》拆分成两个部首:左边的部首是“⺪”(贝部),右边的部首是“子”(子部)。整个字共有9个笔画。
《库子》的字义和字形源自于古代汉字编写的演变过程,它是由贝部和子部组合而成的。贝部表示与钱财相关的含义,子部表示与子女相关的含义。合在一起,表达了存放与子女有关的财物的意思。
繁体字“庫子”是对《库子》的繁化字形写法,保留了原字的基本结构,只是在形状和笔画上有所变化。
古时候写《库子》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写法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基本的构造和含义并没有改变。
1. 我把这些古籍都收藏在家里的书房里的库子里。
2. 那个博物馆有一个很大的陈列室,用来展示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也是它的库子。
1. 图书馆:存放图书的大型仓库,人们可以在里面借阅书籍。
2. 收藏品:人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进行珍藏和保管的物品。
3. 仓库:用来存放和保管大量物品的建筑或房间。
1. 仓库:用来存放货物或物品的场所。
2. 储藏室:专门用来储存东西的房间或场所。
空无一物、空洞无物
辩言表救补钉财费长门朝朝暮暮乘桴愁抱触机便发丛萃大发雷霆丹粟點躥雕虫末伎定调子饤坐黎遏流云分俵负甲附下罔上餶飿贺公湖洪深画石胡碴秽菜瞯摸酒阑人散酒妪局调讵几居重驭轻空前絶后馈荐窥图腊梅郎才女貎岚瘴勒限铃毦陇种鸾辂霉湿缗钱破山寺乾渴旗头区谋群山日行千里芟繁就简呻毕蛇渊囿菽麦鼠头鼠脑特质天宫幄席湘瑟协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