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掉入陷阱中的野兽。比喻陷入困境之敌。 明 张煌言 《闽南行》:“不数年间杀运回, 汉 人復炽胡人灭;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
“阱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ǐng shòu,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阱兽”字面指掉入陷阱中的野兽,比喻陷入绝境或困境的敌人。该词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对手因受困而失去反抗能力的状态。
历史文献:
明代张煌言在《闽南行》中写道:“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 此处“阱兽”与“釜鱼”(锅中游鱼)并用,均比喻濒临灭亡的敌人,凸显其无力挣扎的境遇。
现代解释:
在汉语词典中,“阱兽”被定义为“比喻陷入困境之敌”,强调其被动受困的处境,而非主动设计陷害他人。需注意与部分解释(如“用计谋陷害别人”)区分,后者可能属于引申或误读。
若遇到将“阱兽”解释为“设计陷害他人”的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引申义或特定用法。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标准释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闽南行》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阱兽(jǐng shòu),是一个常用于形容狡猾而自私的人的成语。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方面来介绍这个词。
阱兽由两个部首组成,阝(阜)和犬,其中阝(阜)表示防御,犬表示动物。它的总笔画数为21画。
阱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孙丑上》这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有关礼节的故事,比喻那些以欺骗和不诚实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从此,阱兽逐渐成为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狡猾、自私的人。
阱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阱獸」。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阱兽的形状有所差异。以《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为例,阱兽的形状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意义相同。
他总是利用别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真是一个典型的阱兽。
阱兽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为新的意义,例如:阱兽行径、阱兽心肠等。
狡猾、奸猾、狡诈、奸诈。
诚实、正直、真诚、坦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