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害得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在决策或行动中需要权衡利益与损失、好处与坏处。以下是详细解释:
高阳在《胡雪岩全传》中提到:“但对其中的利害得失,看得最清楚的是曾经使法的郭嵩焘。”
该成语提醒人们在行动前需全面评估潜在影响,避免因片面判断导致损失。其结构简洁但内涵深刻,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书面与口语表达中。
“利害得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事物或行为的好处和损害进行评估和权衡,用以指代对利益和损失的考虑。
成语“利害得失”由“利”、“害”、“得”和“失”四个字组成。
“利”的部首是刀,总笔画数为7。
“害”的部首是宀,总笔画数为10。
“得”的部首是彳,总笔画数为11。
“失”的部首是夂,总笔画数为5。
成语“利害得失”最早出现于《汉书·伏生传》。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利害得失」。
在古时候,写成语“利害得失”的汉字的方法与现在几乎相同。
1. 在面对重要决策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利害得失。
2. 做事要用长远的眼光,不要只看眼前的利害得失。
1. 利害:好处和损害。
2. 得失:获得和失去。
1. 利害权衡
2. 利弊权衡
1. 利大于弊
2. 得大于失
悲惨世界陂曲不渝痴爱重山春融慈祥打掳弹丸黑志忉忉颠干倒坤颠詈电离度都讲氛厉共递工械构争关掌沽矫坏烂慌做一团环境保护讳亡豁喇喇监户金槌开嗣联贴礼竟铃鼓六淫龙东砢磨氂缨门诊墨痕末食千人踏乾闼婆窍领清微覃心起羞却待雀儿儒典上宰失节筮氏受命酸馅琐谈天不怕,地不怕天赤道天媛伪凤帏帘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