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erson who leads the way;guide]∶前导
一箭毙其前驱
(2) [vanguard;van]∶先头部队;先锋
三千为前驱。——《资治通鉴·唐纪》
前驱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为前驱
(3) [foreruner;pioneer]∶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驱
(1).犹前导。《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北齐书·段荣传》:“ 韶 ﹝ 段韶 ﹞从傍驰马引弓反射,一箭毙其前驱,追骑慑惮,莫敢前者。” 宋 苏轼 《奉和颖叔万寿观》:“ 风伯 前驱清宿雾, 祝融 参乘破朝寒。”
(2).先头部队;先锋。 晋 陆机 《辩亡论下》:“虽有鋭师百万,啟前不过千夫;舳艫千里,前驱不过百舰。”《三国演义》第七回:“可令 黄祖 部领 江夏 之兵为前驱,主公率 荆 襄 之众为援。”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於是登坛视师。简壮士至千五百人为前驱,千五百人为后劲。”
(3).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 阿英 同志是少数披荆斩棘的前驱者之一。”
前驱是汉语中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在前面起引导或开路作用的人或事物。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演变、现代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本义
指行进队伍中位于前方引导的人或马匹。古代行军时,“先驱”指先头部队,“前驱”则指为车驾开路的先锋或仪仗。
示例: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前徒倒戈。”(《史记·周本纪》)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引申义
泛指在某一领域率先探索、开创道路的先行者,强调其引领性与开创性。
示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前驱。”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古代典籍中的“前驱”
先秦文献多指车马仪仗的引导者,如《诗经·卫风·伯兮》中“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描述武士为君王开道的场景。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近现代语义扩展
19世纪后,“前驱”逐渐脱离具象指代,用于抽象领域的先驱者,如“革命前驱”“科学前驱”,凸显其精神引领价值。
来源:《近现代汉语辞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走在前面引导;也指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可作名词(如“他是这一理论的前驱”)或动词(如“前驱而行”),后者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学术前驱、技术前驱、思想前驱、行业前驱。
《人民日报》用例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前驱,其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2020年7月12日第9版)
来源: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人民网)
学术文献引用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将顾炎武视为清代考据学的前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
词汇 | 侧重差异 | 示例 |
---|---|---|
前驱 | 强调实际引领与开路作用 | “他是该技术的实践前驱” |
先驱 | 侧重精神感召与思想启蒙 | “他是民主思想的先驱” |
先锋 | 突出开拓性与战斗性 | “文化先锋运动” |
结论
“前驱”作为汉语经典词汇,既保留古代“开路者”的具象含义,又在现代语境中升华为开创性贡献者的象征。其权威释义及用例印证了其在历史、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核心语义价值。
“前驱”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医学领域
指疾病发作前的早期非特异性症状阶段,称为前驱期。例如:感冒前可能出现乏力、低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才出现鼻塞、咳嗽等典型表现。
科技与产品领域
指某项技术或产品的早期版本或先驱。例如:“特斯拉Model S是Model 3的前驱车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量子力学提供了前驱理论”。
社会与历史领域
表示先驱者或先行事物。例如:“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前驱”“古希腊哲学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前驱”。
化学领域(延伸概念)
虽更常用“前驱体”(precursor),但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初始物质。例如:“合成纳米材料常需要特定前驱体化合物”。
该词核心含义为“在时间、顺序或发展过程中处于前端的事物”,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医学阶段、技术迭代、历史进程或物质反应等不同范畴。若涉及具体领域,可进一步补充说明。
媕妸标老儿愎戆捕役不择手段陈政齿历崇明岛筹议刺唬疖盗目盗钟掩耳登熟二十四司耳诵方滋未艾废料福德肤敏高让艮维钩饰滚被孤行一意号手合城徽柔检书解构矜才使气禁黜荆钗布裙刊薙兰苕礼范鳞列离支落籍落年门堪罗雀闷人默仙磨蚁内范千伏千米清和请粟祛蠹除奸人材出众入超辱金射决思韵泝本听天安命臀杖歪剌姑稳健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