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烛的意思、刻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烛的解释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刻烛”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实际用法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指古人通过在蜡烛上刻划刻度来计时。古代无现代计时工具,夜间常以燃烧蜡烛的长度估算时间,尤其在限时创作或集会时使用。例如,南朝梁庾肩吾诗句“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即描述用刻烛法计算更次。

  2. 引申含义
    后衍生为“熬夜工作或学习”的象征,表示在烛光下持续用功至深夜。


二、典故与比喻义

  1. 诗才敏捷的典故
    据《南史·王僧孺传》记载,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曾夜聚文人作诗,规定蜡烛燃烧一寸需完成四韵诗(即八句)。文士们以刻烛计时,展示才思,如文琰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此典后以“刻烛”比喻文思敏捷,如成语“刻烛成诗”即源于此。

  2. 文学中的应用
    唐代潘述《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中“诗教刻烛赋”,即借典故赞颂即兴赋诗的才华。


三、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诗词例证,可查阅《南史》或唐代诗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析

《刻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为了达成目标而奋发努力。

部首和笔画

《刻烛》是由“刀”和“火”两个部首构成的汉字。

刀的部首是“刀”,笔画数为2。

火的部首是“火”,笔画数为4。

来源

《刻烛》一词来源于南朝宋时期文学家谢灵运的《新安集·卷四十五》:“可悲者,不病不恋,以躁为安乐。刻请不遗,如刻烛;刻缮不疲,如刻烛。”谢灵运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刻烛”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刻苦努力。

繁体

《刻烛》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刻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刻烛》在古代汉字的笔画顺序和形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和基本结构与现在相同。

例句

他为了考取高分,每天晚上都刻烛苦读。

组词

刀刻、刀刃、火烛、燃烛、点烛等。

近义词

苦心孤诣、竭尽全力、坚持不懈等。

反义词

敷衍塞责、懒散无为、不努力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