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新郑富平身后》:“ 新郑 高少师 , 富平 孙太宰 ,初俱以重名大用,后皆以太刚去位。未几俱殁於里第。俱无嗣。 孙 为臺臣时,与 徐华亭 莫逆,疏詆 新郑 最丑,二公道不相谋,相去亦三十餘年。”
“道不相谋”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现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释义
读音:dào bù xiāng móu
含义:指因思想观念或人生目标不同,导致无法合作共事。强调价值观的根本差异会阻碍协作,如和所述,这是对《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凝练表达。
二、出处与演变
三、结构与用法
四、现代意义 当代多用于描述团队合作、人际关系中因理念冲突导致的疏离,例如商业合作中因经营理念差异终止协作,或学术研究中因观点对立无法联合发表成果。
注意事项:提到该成语出自《史记》,但主流文献(如汉典、权威词典)均标注为《论语》,建议以《论语》为准确出处。
《道不相谋》这个词是描述两个人或者两种事物的方式、目标、方法等完全不同,无法合作或达成共识的意思。
《道不相谋》的拆分部首是“辵”和“言”,辵表示“行走”,言表示“说话”。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道不相谋”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马嵬图》,描绘了唐代时期李世民和李元霸并马出征,李世民坐骑西夏的征马踏在自己的后腿上,而李元霸骑的征马却毫发无伤。因此,人们引申出“道不相谋”的意思。
《道不相谋》的繁体写法是「道不相謀」。
《道不相谋》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是「道不相謀」,在其中“不”字的上部有一点表示音节,“不”是“不”的古体字。
1. 他们两个人的想法截然不同,根本就是道不相谋的。
2. 在商业谈判中,如果双方的目标完全不一致,很可能道不相谋,无法达成合作。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同义和、志同道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