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穷兵黩武的意思、穷兵黩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穷兵黩武的解释

[adopt a warlike policy;exhaust all resources to build up military power;wage war frequently]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穷兵黩武,动费万计。——《三国志·陆抗传》

详细解释

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 三国 魏 曹丕 《诏王朗等三公》:“穷兵黷武,古有成戒。”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圣人之德,非欲穷兵黷武。”《明史·范济传》:“毋以穷兵黷武为快,毋以犂庭扫穴为功。” 戎笙 《谈<蔡文姬>中曹操形象的真实性》:“ 曹操 虽然在军事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并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亦省作“ 穷黷 ”。 唐 元结 《系谟》:“不可怙恃威武,穷黷战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穷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陆抗传》,其核心含义指统治者或国家滥用武力,耗尽全部兵力发动战争。从构词角度看,“穷”意为竭尽,“兵”指军事力量,“黩武”则表示轻率、频繁地使用武力,整体构成联合式动词短语,在句子中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该成语包含三个语义层次:

  1. 军事扩张的极端性:表现为“悉索敝赋”式的资源耗尽,如《汉语大词典》引《后汉书》注“尽兵力为穷兵”;
  2. 决策的非理性:强调“轻动干戈”的决策失误,历代注疏多将其与“好战必亡”的兵家思想关联;
  3. 后果的灾难性:暗含“府库殚虚,百姓凋弊”的社会后果,现代语义延伸至批判任何领域的过度竞争行为。

在语用层面,该成语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标注其“用于谴责非正义战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录的南北朝时期用例显示,该词在古代已具备战略批判与道德评价的双重功能。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国际关系评论,如批判霸权主义的军事扩张政策。

网络扩展解释

“穷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信息:

1. 含义解析

2. 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文献:

3. 用法与语境

4. 历史典故
东吴名将陆抗曾劝谏暴君孙皓停止滥用武力,指出“穷兵黩武”会导致国力衰竭、民生凋敝,但未被采纳,最终东吴走向衰亡。

5. 近义与反义

这一成语深刻揭示了过度依赖武力对国家的负面影响,警示统治者应慎战恤民。其历史背景和文学引用使其成为批判军事扩张的重要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屋及乌阿者不带头巾男子汉不分伯仲不缉布治菜金惭邓禹长戟高门偿死除落初生牛犊不怕虎村邑淡然大身刁虐放驾分关高俎瞽辞国城酣湑汇拢监仓绞缠近安辑柔狙候夸逐悃悃猎涉隆敬龙睛陋妄鹿皮巾露衣侣伴猛戾妙声磨励墨汁未干拿云捉月讴歌攀花折柳评閲青幢染蓝涅皂稍瓜势不可当首嫡推敬颓业脱垂拖拖栖栖鼃咬无所回避务外巫支祁献熟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