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疾的意思、愤疾的详细解释
愤疾的解释
亦作“ 愤嫉 ”。1.愤怒憎恶。《后汉书·党锢传序》:“ 膺 愈怀愤疾,竟案杀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縉绅,羣臣愤嫉,莫敢出气。” 章炳麟 《五无论》:“夫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此 庄生 所为愤嫉。”
(2).谓气愤不平。 宋 苏轼 《代吕大防乞录用吕诲子孙札子》:“﹝ 吕诲 ﹞虽处散地,未尝一日有忘朝廷之意。忧伤愤疾,以致殞没。”
词语分解
- 愤的解释 愤 (憤) è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愤。愤悱(郁闷)。愤慨。愤怒。愤然。悲愤。激愤。愤恚。公愤。义愤填膺。愤世嫉俗。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疾的解释 疾 í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额。 恨:疾恶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点:“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网络扩展解释
“愤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èn j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同“愤嫉”
该词为“愤嫉”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
- 愤怒憎恶
指因不满或受刺激而产生的强烈憎恶情绪,如《后汉书·党锢传序》中“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即用此意。
- 气愤不平
表示因不公或委屈而产生愤懑情绪,如苏轼《代吕大防乞录用吕诲子孙札子》描述吕诲“忧伤愤疾,以致殞没”。
二、历史用例与延伸
- 文献引用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该词用于描述群臣对伶官乱政的愤恨:“群臣愤嫉,莫敢出气”。章炳麟《五无论》也以“愤嫉”批判社会不公。
- 相关词语
衍生出“愤世疾俗”“愤时嫉俗”等成语,均体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愤疾”多用于书面表达,强调因强烈不满引发的情绪,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指向憎恶还是不平。例如:“他对腐败现象深感愤疾。”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与历史文献用例,完整例句可参考《后汉书》《新五代史》等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愤疾:这个词指的是情绪激动、愤怒的状态。它的拆分部首是火和心,其中“火”象征着激情和愤怒,“心”代表着情感和心理状态。根据笔画计数法,愤疾共有11画。
《愤疾》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齐民要术》这本书中。在繁体字中,愤疾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愤疾的字形保持一致,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以下是愤疾的例句:
1. 他因为得知消息而愤疾不已。
2. 她对不公平的待遇感到十分愤疾。
愤疾的组词:愤怒、愤恨、愤世等。
愤疾的近义词:愤怒、愤恨、忿忿等。
愤疾的反义词:平静、宽容、安静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