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阃署的意思、阃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阃署的解释

地方长官的官衙。 清 戴名世 《道墟图诗序》:“ 尔卓 读书閫署,方从事制举之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阃署(kǔn shǔ)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冷僻的古代词汇,特指军事指挥机构或将领的官署,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军事语境。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解析

  1. 阃(kǔn)

    本义为门槛,引申指统兵在外的将帅。《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即指京城以外军务由将领全权管辖,后“阃”成为军事统帅的代称。

  2. 署(shǔ)

    指官署、办公场所,如《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署其官爵”即指设立官职。

阃署二字结合,字面意为“军事统帅的办公机构”,强调其军事指挥职能。


二、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1. 军事指挥中心

    常见于明清文献,代指总督、巡抚等地方军事长官的衙署。例如明代《万历野获编》载:“边镇阃署,掌一方兵权。”

  2. 权力象征

    因“阃”含“外事专断”之意,“阃署”亦暗喻独立决策的军事管辖权。清代方志《江南通志》称:“阃署之设,所以彰武备而安黎庶。”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指军事统帅的衙署。”

  2. 《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指出:“明清时期,总兵府、督抚衙门皆称阃署,为战区最高指挥枢纽。”

  3. 古籍用例

    清代魏源《圣武记》载:“阃署檄传,三军肃然。”印证其作为军令发布中心的职能。


四、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 陈高华. 《中国军事制度史》[M].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
  3. 张廷玉. 《明史·职官志》[M]. 中华书局, 1974.
  4. 魏源. 《圣武记》[M]. 岳麓书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阃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献或历史语境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字义分解

  1. 阃(kǔn):
    • 本义为门槛、城郭门限,引申为统兵在外的将军(如“阃外”),也借指妇女居住的内室(如“阃闱”“阃范”)。
  2. 署(shǔ):
    • 指办理公务的机关(如“公署”“官署”),亦有布置、签名、暂代职务等含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阃”“署”的详细演变或相关典故,可参考中提到的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毫子鞭笞天下便溺驳骆澈声重圆盗税大衫跌幅定谋底死谩生对半芳草天涯芳姿丰膏凤札龙书桴鼓相应弗堪龟贝跪辞刿心怵目古驲古文海底海东通宝花鞴扇靖深鸡黍顑颔困敝两好并一好卖青棉织品弥迤囓食攀傅偏说凭社签补巧迟陗壍旗鼓启明轻缓沁人肺腑鳅鳝三娥山鹧神谕市奸殊号庶老填仓恬冲涂歌邑诵唾面自干挽丧瓦罂无全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