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飭礼神之舘,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涂歌邑诵”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ú gē yì sòng,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特指路上行人(“涂”)和城邑居民(“邑”)都在歌颂太平盛世。该成语通过描绘民众普遍传唱赞歌的场景,间接反映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的状态。
最早见于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此句描述了当时百姓因国家繁荣而自发歌颂的情景,后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
近义词:
注意: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口才好、擅长背诵”,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原始文献背景,可参考《昭明文选》中颜延之的原文。
涂歌邑诵是一个成语,意指“涂鸦歌谣而不读书”,形容人不务正业,只知娱乐消遣而不注重学习。
涂 - 由水部和余部组成,共7画。
歌 - 由欠部和殳部组成,共11画。
邑 - 由阝部和口部组成,共7画。
诵 - 由讠部和㐅部组成,共7画。
上古时代,人们在涂鸦上写下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与当时的丰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如果一个人只是沉迷于涂鸦和歌谣,而没有深入学习,那就是涂歌邑诵。
涂歌邑誦
涂歌邑诵的古代汉字写法为塗歌邑誦。
他整天都在涂鸦和吟唱歌谣,完全是涂歌邑诵。
涂鸦、歌谣、读书、学习、娱乐、消遣
无心学习、游手好闲
勤学苦读、努力奋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