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常用以盛酒。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山薪土銼续,村酿瓦罌提。”
瓦罂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个部分:"瓦"指陶土烧制的器皿材质,"罂"表示口小腹大的容器形制。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特指古代用于盛装酒水或粮食的陶制容器。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瓦罂的形制特征为"广口细颈,鼓腹平底",其容量约合汉代二斗(约现代4升)。
从器物发展史角度考察,瓦罂在商周时期已广泛使用,《周礼·考工记》将其归类为"陶人"制作的六类礼器之一。考古发现表明,战国至汉代的瓦罂多施青釉,器身常饰弦纹,底部留有轮制痕迹,这类实物在洛阳烧沟汉墓群中多有出土。唐代诗人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中"瓶罂贮新酿,篱落有残菊"的描述,佐证了瓦罂作为储酒器具的日常用途。
在方言使用方面,《方言笺疏》记载齐鲁方言称瓦罂为"甔",而《广雅·释器》将其与"瓿""甒"列为同类贮器。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瓦罂"已渐被"陶罐""瓷坛"等通俗称谓取代,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考古报告时仍作为专业术语使用。
“瓦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瓦罂(拼音:wǎ yīng,注音:ㄨㄚˇ ㄧㄥ)指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常用于盛酒或液体。其名称来源于材质(“瓦”即陶器)与器型(“罂”为口小腹大的容器)。
字面意义
指古代一种陶制酒器,特点是口部窄小、腹部宽大,适合储存液体。例如清代吴伟业的诗句“村酿瓦罌提”,即以瓦罂指代盛酒的容器。
比喻意义
在文学或口语中,瓦罂可比喻破败、颓废的状态,形容人或事物失去原有价值。例如形容“破败不堪的居所”或“精神萎靡的人”。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来源网页。
缤翻并卷不改其乐称谀仇池抽割崔莺莺达幽镫里藏身登攀跌坐繁乱法音法源覆卵府堂诟靳灌地灌注和朗虎冠虎崽俭腹高谈奸豪教旨开生面枯脑焦心来使灵威丈人路絶人稀驴唇马觜明酽铭诸肺腑摩弄侔德贫无置锥钳固歉疚青滂七十二行任臣任良溶洞融资入套善败由己谁门斯琅琅骕骦陶泥头叶讬体完福详定相关相埒小眼狭学械斗新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