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古文的意思、古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古文的解释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详细解释

(1).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 战国 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如《说文》和 曹魏 时代《三体石经》中所收的古文及历代出土的六国铜器、兵器、货币、玺印、陶器及近年 长沙 仰天湖 楚 墓中所发现的竹简上的文字。至 唐 代则指隶书。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仓頡 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箸於龙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及 宣王 大史籀 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秦始皇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皆取 史籀 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 秦 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緐,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絶矣。”《文献通考·经籍四》:“《汉·儒林传》言 孔 氏有《古文尚书》, 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 玄宗 詔集贤学士 衞包 改古文从今文。然则 汉 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

(2).指 秦 以前的文献典籍。《史记·太史公自序》:“年十岁,则诵古文。” 司马贞 索隐:“ 迁 及事 伏生 ,是学诵《古文尚书》。 刘 氏以为《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是亦名古文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史记>所谓古文说》:“故 太史公 修《史记》时所据古书若《五帝德》,若《帝繫姓》……凡先 秦 六国遗书非当时写本者皆谓之古文。”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皆古文也。” 段玉裁 注:“古书之言古文者有二:一谓‘壁中经籍’,一谓 仓頡 所製文字。”

(3).“古文经学”的简称, 汉 经学的一派。《汉书·地理志上》:“ 太壹山 ,古文以为 终南 。 垂山 ,古文以为 敦物 。” 王国维 《观堂集林·<汉书>所谓古文说》:“《汉书·艺文志》所録经籍冠以古文二字,若古字者……而《志》於诸《经》外书,皆不著古今字。盖诸《经》之冠以古字者,所以别其家数,非徒以其文字也。六艺於书籍中为最尊,而古文於六艺中又自为一派,於是古文二字遂由书体之名而变为学派之名。故《地理志》《古文尚书》家説亦单谓之古文。”参见“ 古文经学 ”。

(4).文体名。原指先 秦 两 汉 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相对六朝骈体而言。后则相对科举应用文体而言。 唐 韩愈 、 宋 欧阳修 等皆曾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骊的文体与文风。 唐 韩愈 《题<欧阳生哀辞>后》:“ 愈 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余以古文为三等: 周 为上,七国次之, 汉 为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杖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

(5).泛指文言文。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单是文学革新是不够的,因为腐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古文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古文"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基本定义(指古代的文字或文章)

指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及其作品,特指以先秦两汉时期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体系(即文言文),与后世白话文相对。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辞海》补充说明其时间跨度涵盖"先秦、两汉以及唐宋八大家等的散文" 。

二、文字学含义(指古代字体)

在文字学领域,"古文"指秦统一文字前六国使用的战国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等),与秦代规范的小篆相区别。许慎《说文解字·叙》明确记载:"古文,孔子壁中书也",指汉代发现的用战国文字书写的儒家经书 。现代文字学家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进一步界定其为"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

三、文体概念(指散文流派)

唐宋时期,"古文"作为文学运动术语,指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散体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历代优秀散文统称为"古文",确立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地位 。现代学者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古文运动实质是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文传统"。

补充说明

需注意"古文"在特定语境中亦指"古文字学"(如《说文》古文研究),或作为"异体字"的古称(如《康熙字典》标注"古文某字")。此类用法可见于文字学专著《古文字诂林》 。

网络扩展解释

“古文”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文字学和文学两个维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文字学定义

  1. 上古文字体系
    指秦代以前使用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及战国时期六国文字。例如,许慎《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古文即属此类。

  2. 与隶书的区分
    汉代通行隶书,因此将秦以前字体统称为“古文”,以区别于当时的隶书。

二、文学定义

  1. 文言文统称
    广义指“五四运动”之前的文言文(一般不包括骈文),如《史记》《左传》等典籍使用的文体。

  2. 文体分类
    狭义上,“古文”与骈文、时文相对,特指散体文章。例如唐代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即以散体文反对六朝骈俪文风。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相关概念辨析

五、历史演变

古文含义随时代变化:先秦指文献典籍(如《史记》中“诵古文”),汉代后侧重文字形态,唐宋以降强调文体革新,近代则成为文言文代称。

以上内容综合了文字学、文学史及权威辞书的解释,可依据具体研究领域选择适用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藋同心弊落濒危不洁不祥人沧波澄夐炊妇粗活搭浆丹铅甲乙地下室斗殴肥膏疙秃瓜剖豆分庋掌海滩号啕大哭鸿毛泰山黄奴画蛇添足护甲混并混话魂髓剪除捷疾鬼精金良玉九丝举国菊坛开车狂悖狂稺酷偿苦役腊肠朗朗上口楞家伙梅月蜜酒目别汇分判刑平碧仆仆青螺砌砖任公沙椎眴目讼书所持填骨甜鞋凈袜体略亡有翫烖韦絝郗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