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清 陈维崧 《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咸切同讐;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负气含灵”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指拥有生气和灵性的人,强调生命体的鲜活与智慧特质。其中“负气”意为承载生气,“含灵”指蕴含灵性,两者为并列结构,共同形容具备灵智的生命。
2. 出处与背景 出自清代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原文通过该词表达对正义之士的共情,暗含对反抗压迫者的赞誉。
3. 语法与用法
4. 延伸说明 该成语使用频率较低,属文学性表达,常见于古典文献或强调人文精神的语境中。近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出现。
注:如需具体使用案例或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平滇颂》原文及清代文学研究资料。
《负气含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有才气和灵活机智,但常表现出消极懒散的态度。
《负气含灵》的拆分部首是贝、氵、臼,总共13画。
《负气含灵》源自于《孟子·滕文公下》这篇文章,其中讲述了楚国的大夫顾独秀被请来担任重要职务,但他却怠慢了国君的聘请。孟子对他说:“君子择人,不择地,负气含灵,何以患人之可厚也?”意思是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应该受到欢迎,无论他来自哪里,他负有才气和机智的责任。
《负气含灵》的繁体字写法为《負氣含靈》。
在古代汉字中,负的字形是“非”,气的字形是“气”,含的字形是“欠”,灵的字形是“青”。所以,《负气含灵》在古代写作《非气欠青》。
他天资聪颖,才智出众,但在工作中总是懒散消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负气含灵》。
- 负责任 - 含蓄 - 才气横溢
- 才华横溢 - 才思敏捷
- 积极向上 - 有责任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