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放的意思、髡放的详细解释
髡放的解释
亦作“髠放”。犹髡流。 明 高叔嗣 《读史》诗之一:“ 伯喈 涉叔世,髠放久流离。”参见“ 髡流 ”。
词语分解
- 髡的解释 髡 ū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古代指和尚。 古代称修剪树枝。 笔画数:; 部首:髟; 笔顺编号: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网络扩展解释
“髡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词义
- 拼音:kūn fàng()
- 结构:“髡”为上下结构,“放”为左右结构()。
- 释义:指古代一种刑罚,结合了剃发(髡)和流放(放)。具体指将犯人剃去须发后驱逐至边远地区()。
二、出处与示例
- 文献记载:明代高叔嗣《读史》诗之一提到:“伯喈涉叔世,髠放久流离”,描述东汉蔡邕(字伯喈)在乱世中被施以髡放之刑、长期流离的经历()。
- 相关刑罚:与“髡流”同义,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此类刑罚常见于惩治政治犯()。
三、综合释义
- 刑罚性质:属古代肉刑与流刑的结合,兼具羞辱性与惩戒性。
- 历史背景:多用于汉至宋代,常见于政治斗争中对官员的惩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髡流”等关联刑罚,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髡放:一个古老的词汇
髡放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汇,形容古代中国男子剃掉光头的行为。拆分部首是“髟”和“放”,髟是头发的意思,而放则表示剃掉、放松或解脱。根据部首的意义,我们可以猜测髡放的意思是剃掉头发,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风俗。
髡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周朝和秦朝时期。当时,剃掉头发被视为一种仪式,象征着对国家的臣服和忠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剃发的风俗逐渐消失,髡放这个词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繁体字中,“髡”和“放”依然保持原样。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的不同,字形笔画复杂,往往需要记忆较多的部首和构件。髡在古代写法中的构造是首先写“彳”,然后加上两个半径弯曲的弧形表示头发。放则由口和方构成,表示解脱或放松。
以下是一些关于髡放的例句:
- 古时候,剃发是一种重要的仪式,他们经常进行髡放。
- 髡放被视为对国家的臣服和忠诚的象征。
- 随着时代的变迁,髡放逐渐淡出社会文化。
与髡放相关的词汇有:
- 组词:髡发、髡首、髡髮为使,表示剃掉头发的动作或过程。
- 近义词:剃发、鞠发,也表示剃掉头发的行为。
- 反义词:留发,表示保留头发。
整体而言,髡放是一个古老而意义深远的汉字词汇,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风俗和仪式。通过了解髡放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以及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例句,我们对这个词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