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籍的意思、记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籍的解释

(1).计籍;簿书。《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治 东海 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姦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宋史·文苑传三·姚铉》:“然狡胥之辈,非其所便,俟其罢官,悉藏记籍,害公蠹政,莫甚於此。”

(2).指记于簿籍。 清 陈仪 《题朱奕韩小照》:“予识 奕韩 於 图园先生 真州 署中,温温恂恂,随诸宾友后载笔记籍而已。”

(3).典籍。《六度集经·戒度无极章》:“怀俗记籍万亿之卷,身处天宫极天之寿,而闇於三尊,不闻佛经,吾不愿也。”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虽记籍未流兹土,其始似有闻焉。” 清 魏源 《家塾示儿耆》诗之三:“日月守记籍,朝朝司湢閽。”

(4).登记在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 ﹞察内外官,有一材一行可取者,密为记籍之,每一官缺,则披籍选用焉。” 清 唐甄 《潜书·恤孤》:“ 苏州 有育婴之堂,以收弃子。凡穷民之不得有其子者,则送之堂中……月给乳妇之食三百钱,乳妇之记籍者三百餘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记籍"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以从构词法和权威辞书解释两方面理解:

一、 基本释义 “记籍”由“记”和“籍”两个语素构成。

二、 详细解释与用法

  1. 本义:登记名册;记录簿册

    • 指用于登记姓名、事件、财物等信息的官方文书或簿册。这是其最原始和常用的含义。
    • 例: “掌邦国之志,辨其… 记籍。” (意指掌管国家的志书,辨别其中的记录名册 - 此例为模拟古籍用法,体现其作为登记册的含义)。 其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户口簿、登记表、档案册等。
    •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记籍”的释义首要即为“登记名册”。
  2. 引申义:记载;著录

    • 由名词“登记册”引申为动词,表示“记载下来”、“登记在册”的行为。
    • 例: “凡有善行义举,皆当记籍表彰。” (意指凡是善行义举,都应该记载下来予以表彰 - 此例体现其作为动词“记载”的用法)。
    • 来源依据: 《辞源》(商务印书馆)在解释相关词条时,体现了“籍”作为登记、记录行为的动词用法,与“记”结合后强化了此意。
  3. 古籍中的运用

    • “记籍”一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典章制度记载或仿古文体中,用以指代官方档案、名册或记录行为。它带有一定的正式性和书面语色彩。
    • 来源依据: 在历代史书、政书(如会要、通典类)及部分文集中,可见到“记籍”用于描述户籍、赋役、赏罚等记录。其使用符合古代文书用语习惯。

“记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登记名册或记录簿册(名词),引申为记载、登记在册的行为(动词)。它主要用于描述官方或正式的记录及其载体,具有书面语和古雅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籍或特定语境。理解该词需结合“记”(记录)与“籍”(册簿)两字的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记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ì jí,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解释:

1.计籍;簿书

指古代用于记录事务的文书或档案。例如《汉书·尹翁归传》中提到:“县县各有记籍”,说明地方政务通过簿书记录管理。

2.指记于簿籍

表示将信息登记在册的行为。如清代陈仪《题朱奕韩小照》中描述“载笔记籍”,即通过书写记录到簿籍中。

3.典籍

可泛指经典文献或书籍。例如《六度集经》中提到“怀俗记籍万亿之卷”,这里的“记籍”即指典籍。

4.登记在册

强调对人或事物的官方记录。如《宋史》提到“悉藏记籍”,指将信息正式存档。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书》《六度集经》等原始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绊子腿卑辱表德炳炳烺烺拨打补苴罅漏差承赤气翠葆麤妙黨旅氮循环等因迭迹低回二十四梵天龚工公饯工业布局宫泽狗食蒿草何适花说柳说回黄转绿桀起齎恨机匠局浄饰极情緑盖甍栋梦鹿民悰闹玄虚凄丽热地人性戎棨三官堂穑臣审时十一月束置高阁四藩丝籰台辅体弱头会箕赋透视五侯九伯五十三参虾蟇陵先来后到陷文嚣尘啸乱小王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