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谧的意思、安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谧的解释

[peaceful; tranquil] [地方] 安定;平静

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矣。——《南史·贺琛传》

详细解释

安定平静。《后汉书·桓帝纪》:“元服已加,将即委付,而四方盗窃,颇有未静,故假延临政,以须安謐。”《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平王 ( 楚平王 )即位,四境安謐,颇事声色之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英吉利》:“特命侍卫 松筠公 ,严卫南行,途中称安謐。” 杨沫 《花蕊》:“那海上的点点白帆和轻轻振翅飞翔的海鸟,使我的心安谧幽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谧(ān mì)指环境或氛围安宁、平静、无纷扰的状态,强调一种不受打扰的和谐与静谧。该词多用于形容自然环境、社会氛围或人的心境,带有典雅庄重的书面语色彩。

详细释义:

  1. 安宁平静

    指空间或环境没有喧嚣、动荡,呈现稳定祥景象。如“月下的村庄一片安谧”,描绘夜晚乡村的宁静氛围。该释义体现物理空间的平和感,常见于文学场景描写。

    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为“安宁;安静”

  2. 社会秩序稳定

    引申形容社会局势太平,无战乱或动荡。如“安谧的盛世”指政治清平、百姓安居的时代。此用法突出宏观层面的和谐有序,多见于历史或政论语境。

    例:《汉语大词典》引《汉书·匡衡传》注:“谧,静也”,强调静态的秩序

  3. 心境平和

    用于描述人内心无焦虑、无杂念的舒缓状态。如“心境安谧”指精神层面的恬淡自适,与“浮躁”相对。此义项侧重心理状态的舒展。

    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其“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抒情散文


语义演变与辨析:


权威来源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第8页.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第三卷第1432页.
  3. 李行健 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第6页.

网络扩展解释

“安谧”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环境或氛围的安定、平静,常用来形容没有喧嚣的宁静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词源与发展

  1. 古代典籍:

    • 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安谧则无事,无事则安谧”,强调心境与环境的和谐。
    • 《南史·贺琛传》记载:“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描述社会安定。
    • 《后汉书·桓帝纪》用“安谧”指国家局势的平稳。
  2. 演变:从最初描述社会安定,逐渐扩展至自然环境和个体心境的宁静,如“夜晚安谧静美”。

三、用法与示例

四、常见误区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演变或经典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部堂察见超短裙酲解垂阴麤弊倒悬之危垫踹窝电势对文贰纪发碇贩水客人废帝丰实高效羹匙归园田居毫无疑义和退红飞鼠黄梨瀖泋涧门教法交章进赴禁月明芵茪决拾噘嘴苦死伶夔末梢穆王难色牛童马走器材亲爱清国散粜傻里巴机赏一劝众珊珊升储眡事石犝试销宿度坦克车陶丘天孙同爨托虑外禅骫曲霞采遐代歇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