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眡事的意思、眡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眡事的解释

处理政务;办公。《汉书·王莽传上》:“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节承制,詔公亟入眡事。”《汉书·叙传上》:“上出过 临侯伯 ,伯惶恐,起眡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眡事(shì shì)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官员到职办公或处理公务,属于古代官场常用语。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用法及来源:


一、核心释义

  1. 到职理事

    指官吏上任后开始履行职务,处理所负责的政务。

    例证: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称疾不视事。"(崔杼声称有病不处理公务)

    《汉书·王尊传》:"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指新太守上任办公满一月)

  2. 引申为执掌职权

    广义可指担任职务并行使权力,不限于官员。

    例证:

    宋代欧阳修《泷冈阡表》:"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文中"视事"指处理家族事务)


二、字源与构词


三、古籍权威用例

  1. 《资治通鉴·汉纪》

    "春,正月,甲子,以张禹为太傅。禹以老病乞骸骨,不许;诏五日一视事。"

    (张禹因年老请求退休未获准,皇帝命其五日处理一次公务)

  2. 《后汉书·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指张衡任职三年后请求退休)


四、现代使用与定位

该词属历史词,现代汉语中已被"任职""办公""到岗"等替代,仅见于文言研究或历史文献。

权威参考:


五、学术引用建议

若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眡"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修订本)"视事"条目,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用例分析。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权威纸质辞书及通行校勘本,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眡事”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处理政务、办公,多用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汉书·王莽传上》记载:“詔公亟入眡事”,即要求官员迅速到任处理事务。

  2. 字形与结构

    • “眡”为左右结构,本义与“视”相通,含观察、治理之意;
    • “事”为独体字,指事务、职责,组合后强调对政务的管理。
  3. 文献例证

    • 《汉书·叙传上》提到:“伯惶恐,起眡事”,描述官员因职责而处理事务的场景;
    • 《周礼》中“眡”也用于表示治理,如“食齊眡春時”,体现其延伸含义。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需注意与“视事”的异同(后者更通用)。

“眡事”是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专称,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具体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化伤风鼻牛侧不楞劖言讪语沉着痛快橱窗春去夏来矗耸锄粟大胆放颠发展经济学诽誉分工合作钩镰刀桧花蜜傀奇故我和畅红嘴绿鹦哥华密黄姑蕈黄穰穰患疾谏诫焦螟解剥接防况瘁流极黎献伦类闷闷不乐内仪门袍表前队楸梓绕缭日久月深三亭三推删繁就简上情山桃沙僧拾零耍线儿顺俟殊致同归思摩虽则碎磔笋儿拳太平天国滔滔微阙无主后小队子小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