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rd labor;toil]∶被迫从事的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
做苦工
(2) [hard worker;toiler]∶也指做苦工的人
搬木头的都是些苦工
(1).繁重辛苦的体力劳动。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当时最有名的好官 方克勤 ,也死在这案内,上书人也被罚作苦工。” 田汉 《苏州夜话》:“我每天不但不能念书,还得做娘姨们都不做的苦工,一拿书本儿,就得挨打受骂。”
(2).从事繁重辛苦的体力劳动者。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故‘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饥号寒者之口,而‘一手奠定 中国 的文坛’,亦为苦工猪仔所不敢望也。”
“苦工”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被迫从事的繁重体力劳动或从事这类劳动的人,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延伸:
繁重的体力劳动
指被迫承担、缺乏自主性的辛苦工作,尤其在旧社会背景下常见。例如:
田汉《苏州夜话》中提到:“一拿书本儿,就得挨打受骂,每天做娘姨们都不做的苦工。”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强调劳动者的身份,常带有社会底层或受压迫的意味。例如:
鲁迅曾用“苦工猪仔”形容被剥削的劳动者。
该词隐含“被迫性”与“艰苦性”,需注意使用场合。例如:“他为了生计做了十年苦工”比“他在工地做苦工”更符合现代中性表达。
更多例句和完整释义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
苦工一词指的是从事艰苦劳动或受尽辛苦的工作。通常,苦工的工作条件较差,工时较长,工作量较大,且薪酬相对较低。
苦工的部首是艹,笔画总共有8画。
“苦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最初是用来形容劳苦辛劳的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大人民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形容困境艰难的劳动工作。
在繁体字中,苦工写作“苦工”。
在古代,苦工的汉字写作“苦工”,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1. 他被迫成为了一名苦工,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2. 在这个工厂里,工人们都是苦工,却只得微薄的工资。
苦工的相关组词有:劳工、辛苦、劳累、辛勤等。
苦工的近义词包括:苦力、工人、劳动者。
苦工的反义词包括:轻松、优厚、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