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缞绖的意思、缞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缞绖的解释

丧服。亦指服丧。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鑊,见印綬如縗絰。”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下:“ 陆云 有笑癖……尝自服縗絰上船,见水中影,笑而堕水。”《新唐书·忠义传上·吴保安》:“时 保安 以 彭山 丞客死,其妻亦没, 仲翔 为服縗絰,囊其骨,徒跣负之,归葬 魏州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妇思自衒以售,縗絰之中,不忘涂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缞绖(cuī di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丧服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缞”指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上衣,衣襟交叠且不缝边,象征哀痛无心修饰;“绖”为系在头部或腰间的麻绳,分别称为“首绖”和“腰绖”,用于固定丧服并表达服丧者的身份等级。二字合称,代指整套丧服系统。

二、结构与礼制关联

据《仪礼·丧服》记载,缞绖的材质、穿戴方式与亲属关系密切相关。例如:

三、文化内涵演变

缞绖不仅是服饰,更承载“哀戚之情”的礼教思想。《礼记·檀弓》强调“丧服唯哀为主”,其粗陋形制刻意区别于常服,以昭示“丧礼主哀”的社会伦理。随着丧葬习俗简化,缞绖在近代逐渐被素服替代,但仍作为文化符号见于文献。

权威引用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2.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华书局,2012年)
  3.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4. 彭林《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网络扩展解释

“缞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缞绖”指古代丧服,由“缞”(shuāi)和“绖”(dié)两部分组成:

    • 缞: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上衣,多为白色,是丧礼中最外层的服饰。
    • 绖:用麻制成的丧带,系在腰部或头部,象征哀悼。
  2. 引申意义
    该词也可泛指服丧的行为或状态,例如《旧唐书》中记载李惟岳在“缞绖之中,擅掌戎务”,即指他在服丧期间执掌军务。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丧服制度或相关词汇,可查阅《仪礼·丧服》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榜棰比度不皇捕头藏传佛教车行大家数吊谎厎告独立趸柱废彻风油精复书宫教观众古辙鹤辂哄语鸿鱼毁絶靧浴鉴昭郊衢阶乘鸡口牛后进突季胁句兵可罕坷拉空相列支敦士登林卡缕堤耄倦蒙瞽慕舆弄耸掐尖且不上青蝇吊客青奏七十二地煞弱步沙地身故树胶顺涂讼书陶学士田舍汉投钩跅弛王赋文标夏后闲气布衣弦外之响弦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