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俗的意思、匡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俗的解释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俗”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历史专名释义 “匡俗”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匡子,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汉语大词典》记载其为鲁国贤臣,曾辅佐鲁僖公整顿礼制、匡正时弊。后世文献中,“匡俗”常作为匡扶正义、改革弊政的象征符号,《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将其列为春秋时期政治改革代表人物。

二、现代词语解析 在当代汉语语境中,“匡俗”可拆解为:

  1. 匡:动词,含纠正、扶助之意,《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改正;救助”
  2. 俗:名词,指社会风气或习俗惯例 组合后引申为“矫正不良习俗,倡导文明风尚”,《中华成语大辞典》将其归入社会改良类词汇。该词多用于文化评论领域,如《人民日报》文化版曾以“匡俗立新”为题讨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议题。

网络扩展解释

“匡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动词性含义:匡正时俗

基本释义:指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或习俗,引导社会回归正道。


二、人物名称:传说中的仙人

背景:传说中名为“匡俗”(一说“匡裕”)的隐士,生活年代有殷周之际、周武王时期或秦末等多种说法。


三、字义分解

  1. 匡:
    • 本义为纠正(如“匡正”“匡谬”);
    • 引申为帮助、救助(如“匡助”);
    • 另有姓氏用法(如匡姓)。
  2. 俗:
    • 指社会风俗(如“移风易俗”);
    • 也指大众化或庸俗(如“俗语”“脱俗”)。

四、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匡俗”强调通过行动改善社会风气,常见于讨论道德伦理或文化批评的场景。例如:“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匡俗济世。”

如需进一步了解传说细节或历史文献,可参考《魏书》、庐山相关典籍及现代文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庸禀履臂腕卜年参诀塍陌舂杵虫蝨捶胸顿足春神大卿大约旛旛犯治疳疮弓号乖忤圭币好道鹤涧厚皮馒头教旨集部齎勑计台机长爵钗倔强倨傲巨流麇包刻印宽心丸另巧卤楯梦泡那样凝情怕惧配没轻诺请准齐讴秋泪齐赘缺雨取覆善自处置身躰神注四金刚司阙图写王瑞僞名五经五台小丑跳梁销声匿迹谢墅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