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拯的意思、匡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拯的解释

扶助拯救。《晋书·武帝纪》:“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实赖 有晋 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 晋 之有大造于 魏 也。”《南齐书·高帝纪下》:“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寔赖 道成 匡拯之功,以弘济于厥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拯"是汉语复合动词,由"匡"与"拯"两个同义语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表示"匡正拯救"的双重含义,特指对重大社会危机的系统修正。具体训诂如下:

一、字源解析

  1. 匡:篆文象形字,本义为盛饭器具,《说文解字》释作"饭器,筥也",引申为"纠正",《广雅·释诂》载"匡,正也",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过则匡之";
  2. 拯:初文作"抍",从手丞声,《说文》训为"上举也",段玉裁注"拯谓拯溺于水",后发展为"援救"核心义,《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二、合成词义 二字连用强化救助力度,《后汉书·百官志二》最早见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刻暴忧黎,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祥讹言,立匡拯之。"此处特指刺史纠察官员苛政,解除民生困厄的职责。

三、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如中华书局《古代职官词典》在解释汉代刺史制度时,引用《通典·职官十四》注"匡拯"为监察体系的核心职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列为B级学术词汇,建议在历史文本解读时注意语境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匡拯”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uāng zhěng,其核心含义为“扶助拯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力量或行动给予他人帮助,使其脱离困境,常见于描述对危难中的国家、群体或个人的救助行为。例如《晋书·武帝纪》提到晋朝对魏室的“匡拯之德”,即指晋代魏时对前朝危机的挽救。

  2. 文献用例

    • 《南齐书·高帝纪下》记载:“寔赖道成匡拯之功”,强调萧道成(南齐开国皇帝)在乱世中力挽狂澜的功绩。
    •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体现对政治、社会重大危机的干预与补救。
  3. 语境与延伸
    现代使用较少,但在古文或正式文体中可表达“匡正时弊、拯救危局”之意,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晋书》《南齐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菴蔚辨絜猜虞炒勺吃租虫情春满雌虹盗抾达因登顿顿撼犯而不校贩夫贩妇凤脑改制汞溴红贵慕和璧隋珠后尾煌煌脚不沾地锦标社进鲜口嘴苦荬老秀才两脚兽溜搭哞哞攮气蹑蹈蟠木朽株配属喷嘶骈轨嘌唱前登清拔青堂青衣神认为山殽野湋申抒史局施孟使帐书传私义思逸泗州调松谷庵逃田调风贴怪晚安王士无可香精县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