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的士民。语出《书·多士》:“ 周公 初于新邑 洛 ,用告 商王 士。” 孔 传:“ 周公 致政明年三月,始於新邑 洛 用王命告 商王 之众士。”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率土皆王士,安知全高尚。”
“王士”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王士”指天子的士民,即周天子统治下的臣民群体。该词源自《尚书·多士》,原文记载周公在洛邑(今洛阳)对商朝遗民士族的训诫,强调他们需服从周王朝的统治。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直石头》诗中写道:“率土皆王士,安知全高尚”,进一步以“王士”代指天下臣民,强化了该词的泛化含义。
三国时期蜀汉有一官员名为王士(?—225年),字义强,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县)人,曾任符节长、牙门将、宕渠太守等职。此为历史人物姓名,与上述词语含义无直接关联。
“王士”作为词语,核心含义指向周天子的士民群体,具有明确的历史文献依据;作为人名,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王士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古代中国王朝时期的士人、官吏。士即学者、有才华和品德的人,而王则指王朝、帝王。因此,王士指的是负责朝廷政务、为王朝效力的士人。
王士的部首是王(wáng),由三个横笔画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土(tǔ),由两个横笔画和一个竖笔画组成。整个汉字共有12个笔画。
王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根据考古学的研究,王士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甲骨文中,其意义与上面所述一致。在繁体字中,王士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差异,包括王士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王士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在不同写法间的意义并无太大差异。
1. 古代中国的社会等级制度中,王士地位显赫,承担着重要的政务任务。
2. 他是王士世家的后代,一直以来都从事着高官厚禄的工作。
1. 王朝(wáng cháo):指统治一方或整个国家的王室家族。
2. 士人(shì rén):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学问的人。
3. 官吏(guān lì):指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
近义词:士人、文士、才子。
反义词: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览】